對于特種小隊的結構,四人商量出了詳細的規劃。
全小隊既然是排級編制,那就以一個班兩個戰斗小組的模式,全小隊共編成六個戰斗小組,每個戰斗小組六人。
戰斗小組按照一個指揮、兩個突擊手、兩個狙擊手和一個火力手(輕機槍手)的模式來編組,兩個狙擊手可以編成一個狙擊組,其中一人主狙擊,另一人充當觀察手。
六個人的戰斗小組,也可以直接在關鍵時候編成兩個三人的戰斗組,編制靈活更適應巷戰。
同時葉浩他們還增加了三名通訊兵,每個班(兩個戰斗小組)一名通訊兵,可以通過通訊兵向炮兵或者空軍請求支援——這需要一定的優先權限,需要馬維特少校去協調了。
然后就是裝備了。
訂制裝備自然是不可能的,葉浩他們只能在現有的裝備上進行篩選,因為馬上要進入到城市巷戰,栓動的單發步槍葉浩他們直接pass了,而是選擇了**沙這款大量裝備的沖鋒槍,200米的有效射程在城市巷戰中綽綽有余!
SVT半自動步槍,并不在葉浩的考慮當中,雖然相比**沙沖鋒槍,半自動步槍擁有更大的殺傷力、更遠的射程,但一米二長的槍身在巷戰中非常不便,而十發的彈匣也沒有35發彈匣的**沙火力持久。
狙擊手和機槍手的存在,也能彌補遠距離打擊火力的不足。
對于機槍手的武器,只能選擇DP-28這款大量裝備的輕機槍,也就是老王口中的大盤雞,47發的彈盤沒有彈鏈那么方便,而且持續射擊會因為槍管發熱致使復進簧受熱,影響正常使用,但對于快打快撤的特種小隊來說,問題不是太大。
狙擊手的武器自然只能使用裝備的莫辛納甘的狙擊型號——總的來說,特種小隊的裝備沒有太大的選擇權利。
最關鍵的還是呼叫支援的優先級,特種小隊必須擁有極高的優先級權限,空軍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呼叫過來,但炮兵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回應特種小隊的呼叫。
而如果想要為炮兵提供準確的引導,小隊中必須要有炮兵觀察員才行——所以又得需要至少4名炮兵觀察員。
如此下來,整個小隊等于共有36+3+4名成員,再加上葉浩他們四個,再加幾名后勤人員,人數正好50人。
參謀長得知葉浩他們做出了編制表后,便讓葉浩先將編制表拿過來審閱,因為葉浩重點提及的炮火支援優先級別,參謀長還特意詢問了起來。
他要求的是成立一支排級規模的作戰單位,原以為葉浩他們會抽調許多英勇善戰的戰士,用來和勃蘭登堡部隊對抗,但沒想到葉浩他們提交的構架中,還需要通訊兵、炮兵觀察員等技術兵種。
“將軍,在我看來,一支精心打造的小隊,不應該僅僅是用于對抗德軍的勃蘭登堡部隊,他更應該在即將進行的巷戰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葉浩介紹道:
“單純的陣地消耗戰,我覺得并不需要這樣一個排級規模的小隊,所以我的目標是滲透、斬首、破襲、引導,
我們可以滲透進敵占區域中,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如狙殺敵方軍官,破壞襲擊重要據點,但因為規模問題,強攻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們需要引導炮兵或者空軍進行精準打擊。
假如我們在滲透中發現德軍的指揮機構重要的物資屯放點,我們只需通過電臺匯報坐標,由炮兵或者空軍進行攻擊便可。
所以我申請在此基礎上,另外成立一個高權限的通訊班,由通訊班接收前方六個小組的訊息,對接相應的支援打擊單位。”
參謀長聽著葉浩的介紹,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一支精銳小隊滲透進敵人內部,發現敵軍指揮機構后為炮兵提供坐標的畫面。
“葉戈爾同志,你說服我了,”參謀長同意了葉浩的報告:“當然,效果如何,我還是需要你們用切實的戰績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