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身反應靈敏,王晉特別擅長打閃電戰,拳重、腿快、眼睛活,進攻招法多以中距離的長線重擊為主,很少碰到吃癟現象。打法肯定是由先天條件決定的,但王晉唯一的“不足之處”,就體現在超近身狀態下的對抗方面。
王晉碰到近距離糾纏局面后,喜歡拉開一定空間重新組織進攻,有時會因此而貽誤戰機。
干嘛非要自己退,你可以揍得對手主動退卻啊?
王晉太過于依賴行程較長的拳法了,如刺拳、直拳、大擺拳、打臉勾拳等,對敵人的肋部攻擊顯得不夠重視。假如你的組合拳里多加上幾記指上打下、線路刁鉆的擊肋短拳法,那無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重創機會。
肋部是拳手最難鍛煉的部位之一,一旦打實的話,頃刻間便能發揮作用,嚴重削弱對手的體力,甚至產生一錘定音的效果。
——他的KO紀錄中,確實沒有幾次是由擊肋拳造成的,這屬于不明顯的短板。
為了提升王晉的近戰拳擊水平,高飛教練改進了幾樣訓練計劃。
第一:多多觀摩拳擊視頻,特別是一些擅長身體打擊的拳王影像,一段段研究他們的走位、躲閃、攻擊路數;
第二:請來專業拳擊手參與陪練,在實戰中摸索經驗,大強度精練兩至三套組合拳,爭取做到形成身體記憶,憑借本能連續發招;
第三:加大抗阻繩訓練,強化爆發力,加強抗擊訓練,為對抗保駕護航……
于是乎,在王晉每天的常規訓練后,他又多了一樣“近身”拳擊專項任務,累得死去活來。高飛教練無疑是睿智而清醒的,目光相當犀利。遠腿法、近拳膝、貼身有短勾,多點進攻,四面開花,這才是最完整的戰斗體系。
王晉無限珍惜僅剩的時光,甚至希望時間能再慢一些。
師長之情,兄弟之義,未來可會隨著各奔天涯變得漸漸淡薄?
他天天陪著老高、雷棟、朱一鳴一起吃飯、一起研究、一起訓練,幾乎錯覺回到了過去,只是在不經意間直面現實,心底會莫名的隱隱生疼……
一二年新年元月,王晉已滿二十歲。
時間永遠是不可逆轉的。在一月十六號這天,經過接近六周的艱苦訓練,他終于正式出關,兵發機場奔赴RB!關鍵團隊、賀嘉嘉團隊、省臺衛視團隊、雷棟、高飛、侯超、隊醫、翻譯、林助理等等,中方軍團成員超過三十位,浩浩蕩蕩地陪著他共赴最后之約!
這天很冷,風很大,還下著鵝毛大雪。
“咣,咚咚咚咚咚……”
上前位拳迷冒著嚴寒敲鑼打鼓,高舉條幅前來相送,在必經的路上密密麻麻站了一大片!
“中國力量!”“王晉必勝!”“英雄出征!”
看著那一張張熱情的面孔,王晉用力揮手,眼角的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