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重新談判開始后,樂譚縣原則上同意唐浩澤的條件,談判才得以繼續。
下午的談判重點在于唐浩澤的另外幾個項目。游樂園、水上公園和農家項目的投資。那八千畝土地就是為著幾個項目準備的。
那幾個項目的投資額并不是談判的焦點。而談判的焦點在于唐浩澤要求在那八千畝的土地,劃出兩千畝的土地用于建設一個高級別墅區。
那相當于是改變了土地用途。樂譚縣捉住這一點,希望得到更好的條件。但唐浩澤沒有讓步的打算。
雙方一直談判到下午六點鐘,才最終商定了所有合作項目的基本框架。
這個框架主要以唐浩澤的條件為主。
后續的談判降會在這個框架下進行。而唐浩澤不可能一直留在灣州,接下來的談判,他就交給天方地產。
在離開灣州之前,唐浩澤對程總說:“這個項目我們已經準備了幾個月了。各個項目的規劃也早已經做好。而這個項目談的越久,變數越大。大的方向我們要堅持,但在細節上,可以做一些妥協。盡快將合同簽訂下來。”
“我明白。”程總也知道唐浩澤實際上是很希望能做那兩個項目的。“在現有的框架下,我們天方實際上并不吃虧,稍作妥協。可以讓合作更順利。”
唐浩澤點頭,說:“我就是這個意思!”
輕軌系統一旦建好,灣州政府肯定也為圍繞這個公交系統做出一些新經濟布局。比如加大在沿線城鎮的投資,吸引農村人口向這些城鎮流動。流到那些城鎮的人口就是灣州市區的潛在消費力。
一個消費中心的出現,能帶動周邊很多制造業。制造業的發展,又能帶來大量的流動人口,進一步促進消費市場的壯大。那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端。
而灣州正是因為唐浩澤提出來的計劃,產生了做北部灣和粵西地區將近兩千萬人口的消費核心城市的野心。
灣州市有骨氣一些的話,就算唐浩澤不投資,他們也完全可以擠出資金進行投資。
但問題的關鍵是唐浩澤的計劃中還有另外幾個項目。那幾個項目看起來只是簡單的商業項目,但在整個計劃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唐浩澤對此也很清楚。他又笑著說:“幾個旅游項目,是整個計劃的助推器,灣州就算有錢建輕軌,也不會撇開我們。所以該強硬的時候還是得強硬。”
正如他與那黃縣長說。有錢投資到灣州,不如將錢投到其它地方。他知道,其他人當然也知道。灣州市根本不可能找到別人來替代他的投資。因為除他之外,不可能會有人那那樣大的代價做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