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給銷售仿冒產品的電商可趁之機。
唐浩澤毫不諱言地說:“中國假貨多是客觀事實,在中國是耳聞能熟而且無法遮掩的事實。在海外,中國產品的名聲也不算很好。之前甚至出現中國偽劣產品在國外被集中焚燒的大新聞。比如,中國假貨多的名聲在俄羅斯現在還很有市場,一些商貿市場甚至拒絕中國產品進駐。”
這些年好了許多,外國貿易商加強對供應商的選擇,國家也加強了對出口產品的質檢,所以出口的產品基本都是合格產品。
“前些年情況有了好轉。但是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商平臺也已經業務擴展到海外市場。另外中國電商也有銷售仿冒海外品牌的例子。這些不僅出現在其它的電商平臺,我們圈子網也已經出現那樣的苗頭。”
唐浩澤說到這里,加重了語氣說:“也許有人說電商只是一個特殊的零售方式。但我們應該看到電商將成為了日后零售銷售的主要形式。如果我們放任那些現象滋長,用戶只會認為我們的平臺是賣假貨的地方。建一幢大樓,可能需要好幾年,而要拆一座樓,最多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完成定向爆破。整個圈子網的電商平臺去年的全球交易額高達380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的電商平臺已經建成了摩天大樓。一旦倒塌,我們還要先清理大樓倒塌后的廢墟,然后才能慢慢建一座新的大廈。”
他是說到之類,聽到一聲提示音,那是遠在美國的袁捷想要發言。
等唐浩澤停下之后,袁捷說:“針對電商產品質量的投訴,在么美國也時有發生。之前影響較大電商產品質量問題的案例就發生在美國。那個事件經過發酵后,讓美國圈子網電商平臺的交易額從前一年的增長15%,變成當年的下跌8%。到第二年也沒能恢復元氣。我們圈子網在海外,是一家中國企業。會受到更多的針對和競爭壓力。一旦我們出現什么小錯,都可能被無限放大。造成的影響也會很嚴重。”
袁捷說的案例,是有人通過即時通訊系統向美國用戶銷售產品。有些人賣的是真貨,但也有人渾水摸魚。美國圈子網電商平臺因此被起訴了。
當面對的買家是美國人時,以美國的法律,那樣的投訴后果是非常嚴重。
買家出示了交易的對話記錄,因為買家是中國人,美國法律無法對賣家做出處罰。結果只能將刀子對準了圈子網。圈子網還因此打了一場官司,最后賠了兩百多萬美元。
后來圈子網需要在所有用戶進入即時通訊器對話界面時,都彈出一段讓用戶不要輕信在通訊器上交易的產品,并明確提出圈子網對這類交易將不負任何責任。
也正是因為出了那樣的事,圈子網才會放開了個人電商網站的限制。
袁捷繼續說:“所以我同意董事長的意見。我們必須馬上開始重視電商銷售的產品的質量!”
甄德率想了一下,說:“那董事長有什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