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權和王維對這個計劃,原則上都沒有意見。但想要完成這樣的合作,需要確定的東西很多。
比如,雙方在新公司的投資比例和股份需要雙方都滿意;又比如,怎么組織購銷,如何保證兩家公司產品在購銷過程保持公平。
再有,還要確定雙方日后發展的規模。還有公司的管理雙方如何參與。
他們之間雖然很熟稔,但那些利益性的東西不僅僅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事。恒遠公司是上市公司,鄧小權作為董事長,必須要考慮所有股東的利益。同時他作為恒遠公司的掌門人,更要考慮恒遠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那都都需要他為恒遠爭取利益才能保證。
也正是他們之間熟稔,這些利益分配他們也只講究一個公平,相互之間也沒有太大的分歧。
不過鄧小權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恒遠在增加產能方面肯定比不上天方集團。如果天方集團產能無限制擴大,可能會影響收購價。這個問題我們也不能不考慮。”
唐浩澤對這個問題也有考慮:“天方農業的擴產規模肯定也會有個限度。當然,這個度,我們也需要根據市場來制定。”
他頓了一下,說:“而且就算天方農業不增加產能,你認為現在這樣的價格能保持多久?那些東西利潤率現在相當高。在利潤驅動下,那些東西的培育技術再過兩年就會擴散出去。也許其他人的單位產量不及我們、品質不如我們。但做得人多了也肯定會沖擊市場。”
“那確實會!”王維點頭說。“倒不如我們首先將價格降低。我們現在的已經有技術基礎,只要繼續研究下去,我們可以不斷降低單位成本,甚至可以將價格降低到別人做就無利可圖的地步。”
在別人還沒開始做出來之前就將價格戰大到別人做不下去的價格。那市場自然就能保住了。
鄧小權卻說:“我們可以不可以將技術主動擴散出去,做成公司加農的模式?”
唐浩澤搖頭說:“這個不行。我們的蘑菇培育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已經是這個行業中尖端。但這樣的技術很容易完美逆推。哪怕我們只是給農民培養基和孢子,技術也很容易落入競爭對手手里。那時候我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我認為,在技術層面被競爭對手趕上之前,不適宜對外推廣。”
鄧小權想了想,覺得唐浩澤的擔憂也不是杞人憂天。現在的化學和生物學的研究水平已經提高了許多。現在什么生物都能做基因分析,做一次的成本不過百來萬。只要孢子擴散出去了,確實可能會將自己最尖端的技術暴露出去。
“那暫時不考慮這個方向。”他拿起茶杯說。“那我們雙方先將這個框架豐滿起來。我找個機會提交上董事會討論。”
“好。我會讓天方派人去你們那里。”這接下來的事,當然不用他們親自來做了。“這事得盡快。我現在都已經打算再找一個地方興建基地了。”
“我們會抓緊時間的。”鄧小權想了一下,覺得公司的資金雖然不是非常充裕,但先組建一家子公司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