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聽到這些,兩城百姓總是羨慕不已。
而如今,兩城歸入熙國,城中百姓得償所愿,對于姚云的擁護那是發自內心,沒有絲毫作偽的。
“諸位快快起身,從今往后,爾等便是熙國的子民......”
姚云四處巡視,面見兩城百姓,百姓們熱情相迎,很是和諧。
一番巡視后,姚云對兩座城池有了基本了解。
白馬城城鎮、山野鄉間百姓逾十余萬,青原城亦有近十萬百姓,兩座城池入手,熙孤人口暴增二十萬。
暴增二十萬人口,對于熙國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利好,對日后發展幫助極大。
不過白馬城、青原城的百姓苦于鬼患多年,城中很是蕭條,不景氣。
城中富戶、貴族遠走的遠走,逃難的逃難,留下來的都是白身窮鬼苦哈哈,打劫都打不出半個“大刀”,全是泥巴里打滾的腌臜鬼。
這里面自然有墨國,山遠國的功勞。
畢竟哪怕兩座城池飽受戰火摧殘,可是破船還有三斤釘,如此一窮二白很是少見。
對此,姚云并不意外,相反他覺得省事了。
沒了盤根錯節的本地貴族,反而更加有利于姚云的統治。
一群窮鬼苦哈哈總是最好收買人心,只要給他們好一點的生活,他們就能對姚云死心塌地,對熙國忠誠不二。
至于貴族,他們雖然人才輩出,高手如云,可是同樣的,他們貪婪,胃口大,很難滿足,對國家概念很淡,并不是一個好的收服對象。
姚云寧愿好好創辦天問學院,引領符文大道,自己培養吸收人才。
姚云巡視城池,二長老、禿頭龍,龍二爺一人雙龍默默地站在城墻上遠眺,所有人臉上都是老懷欣慰,唏噓不已。
二長老巫通:“整整六座城池,城中百姓超過五十萬,若非親眼見到熙國一點一滴積累、強大,老夫恐怕都不敢相信......”
......
《離城條約》的簽署預告著四國聯軍的瓦解,熙國用鐵與血捍衛了尊嚴,獲得了難得的安寧時光。
戰事結束后,姚云的重心就放在耕種農桑上,尤其是赤水河流域最新開墾的肥沃良田,五十萬擅長“農耕之術”的鬼兵鬼將大屯田,耕地播種,一片欣欣向榮。
之前因為戰事,斷了的商路也重新煥發生機,墨國、山遠國、楚國等等,各國商人們紛紛涌向熙國貿易交流。
熙國的茶葉、絲綢、瓷器陶器、紙張、精鹽,神兵利器統統都是精巧的貨物,只要入手,拉到其他地方轉手就能大賺一筆,包賺不虧。
故而,大戰之后的熙國不僅沒有冷清,反而越發熱鬧。
不僅如此,在這一年春天,司土西興侯在天子面前大談熙國符文大道,對其推崇備至。
翌日帝都轟動,貴胄子弟、煉氣士高手聞訊之后,獵奇心起,于是乎,無數諸侯嫡系、氏族大家子弟,煉氣士高手紛紛。
與這些小貴人、煉氣士強者隨行的還有各家名下的商會,浩浩蕩蕩,頗為壯觀,大有八方商賈匯聚熙國,天下珍寶云集熙都的盛況。
在無數支帝都貴族子弟的商隊中,有那么一支實力雄厚卻顯山不露水的商隊也踏上了路途。
“帝女...”
“要叫公子,還沒有記住。”
“哦哦,公子,人家還沒有出過遠門,熙國遠不遠啊。”
“不遠,萬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