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與天下人為敵!
出云伯不是平庸之輩,在出云國乃至南荒各國,他的賢明能干都是出了名的。
鑒于一國之君的身份,出云伯不好去熙國游歷,領略一番被國中大臣們夸上天的熙國景象,然而大臣們的描述中,他對熙國有了基本的印象。
不得不說,臣子們走訪熙國、觀察熙國所求得的學問都是有道理的,然而大臣們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著眼太小,一葉障目,所提出的建議看似都是真知灼見,是治國良方,然而細細一揣摩卻是站不住腳跟。
軍功制且不說,就說注重耕種農桑,放眼諸夏天朝,哪個諸侯國不重視農事,不鼓勵百姓們耕種?
問題是,如何重視農耕,如何勸農,鼓勵百姓勞動?
又比如說,畜牧養殖,聽起來很美妙,然而出云國大部分庶民能吃飽飯已經是僥幸了,哪有多余的糧食與功夫大搞畜牧養殖。
又比如說,大搞水利,建水壩,修水渠,灌溉農田,這也是強國富民的政令,然而問題是此舉需大量征發徭役,勞民傷財,原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是往往最后會變成一件壞事,民間怨聲載道。
諸如以上的提議,出云伯贊同,然而并不滿意,這不是他要的強國之策!
出云大臣們聽聞出云伯一個個地反駁,一個個被說的啞口無言,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不少人躍躍欲試,想要上前高談,然而臉上的猶豫之色,似乎有什么禁忌似的。
出云伯高高在上,階下群臣的臉色變化皆洞察在心,當即,他嘆息一聲,道:
“諸位愛卿,若有建言,但說無妨,我出云國雖說背后有吳越二國撐腰,熙國一時半會不敢對我們下手;
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熙國如今的氣象,日后恐怕難以想象,若是我出云未能步入霸主之列,日后恐怕難以保全自身。”
出云伯所說都是肺腑之言,這亦是如今出云國朝中最為擔憂的隱患。
出云貴族的權勢乃是出云伯賜予的,若是出云國覆滅,國中的貴族們也沒法善終,不是被熙國滅掉,就是逐漸走向沒落,墨國、山遠國兩個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大臣們一想起來,一個個都是一陣后怕。
一時間,神鶴殿中傳來一陣嘻嘻索索的騷動聲。
而就在這時,出云國相云中鶴心神入密。
“啟稟大王,臣有鄙見,不知當講不當。”
出云伯見自家國相開口,精神一振,隨即佯裝不悅,退朝,唯獨留下了國相云中鶴。
“國相,快快請講,以你之見,熙國何以在短短數年之內由弱變強,成為南荒一霸?”
“啟稟大王,無他,唯有奴隸爾。”云中鶴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
奴隸?出云伯頗有興趣:“孤聽說熙國大肆解放奴隸,讓奴隸成為庶民,鼓勵他們勞作,國相認為,熙國的快速崛起,在于奴隸?”
“正是!”云中鶴很是自信,道:“大王,若是親自游歷熙國,最令人驚異的便是熙國的奴隸非常勤勞、賣力,即便沒有監工督促,他們往往也能各就其職,農耕勞作,不會浪費時間。”
出云伯微微頷首,這個他也曾聽說過,以前并沒有重視,反而還曾經笑話把自己的奴隸都放走,是個十足的敗家子,然而直到今日,他才知道是自己看走眼了,沒有瞧出姚云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