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天下諸侯納貢第一!
聽聞熙云侯三字,大殿中眾人齊齊臉色有些古怪,說起來井田制崩壞的確與熙國有密切聯系。9
不過不是其他原因,而是熙云侯獻出煉鐵之術。
不過煉鐵術造福天下,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這有功于天朝。
若將責任推卸到熙云侯身上,未免太過牽強了,一旁的大臣們議論紛紛,心底里不認同,不過表面上無人反對。
這時候若是能夠找一個人出來背鍋,減輕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天子帝暮露出饒有興趣的表情,不咸不淡道:“姜公,何出此言?”
姜公信誓旦旦道:“啟稟圣上,早在數年前,井田制在熙國已經名存實亡,熙云侯將封地非給國中百姓耕種,以家庭為一戶,戶戶分田,就連原先劃分好的井田也分給百姓耕種,如今國中早已沒有一畝公田、
天下不少諸侯爭先效仿熙國,故而井田制崩壞,壞在熙國!”
姜公說的極為憤慨,似乎王田荒廢,公糧欠收之罪全在熙國一般,末了,還將西興侯拉出來,作為佐證:“圣上,西興侯數年前曾向圣上與諸公說起過,熙國無視井田制的制度,當時圣上念及熙國不易,沒有計較,如今埋下禍根了!
四五年前,姚云執掌熙國后第二年,由于糧食高產引得祥瑞神獸當康的青睞,熙國第一次出現在滿朝諸公面前。
當時熙國很弱小,哪怕是熙國擅自更改了諸夏天朝的“井田制”,群臣都沒有在意,天子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句不痛不癢的訓斥了事了。
可是眼下,“井田制”開始崩壞,開始分鍋的時候,眾人又想起此事了。
一開始,群臣沒有想到這一點,開始經姜公一指點,群臣一下子就頓悟了,紛紛緊隨姜公步伐,對姚云“口誅筆伐”。
“圣上,姜公此言有理,熙國這些年蒸蒸日上,國力鼎盛,靠的就是克扣納貢之財,此乃大逆不道之舉,理應懲處熙云侯,以儆效尤!”
“此言有理,據說不少諸侯見熙國國運昌盛,于是紛紛趕往熙國游歷學習,天下諸侯競相效仿,這才是井田制崩壞的根源所在,姜公說的沒錯,熙云侯開了一個壞頭,動搖了天朝根本!”
“圣上,此事的確需熙云侯負首責......”
.......
一時間,攻擊熙國、非議姚云的聲音不絕于耳,做賊心虛的大臣們見到熙國能分擔責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瘋狂將鍋在熙國頭上。
乍一聽,一眾大臣的話極有道理,熙國率先越線,無視井田制,其他人見熙國崛起了,紛紛相仿,于是乎,整個天朝的井田都崩壞了。
這一套說辭很有道理,天衣無縫。
天子帝暮聞言,亦是皺起眉頭,當初他得知熙國改革井田制,將土地給庶民、奴隸耕種,顧忌姚云乃是有熙氏嫡系,若是重懲,唯恐遭天下諸侯非議,于是只是斥責一番,并沒有深究。
然而眼下卻是鬧出大亂子了。
天下各國競相效仿熙國一事,帝暮早已知曉。
若真如群臣所言,熙國帶了一個壞頭,各國爭相效仿,那熙云侯的確罪責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