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挾“膏稻”以令諸侯
出云伯向來愛面子,朝令夕改,自扇耳光的事情他做不來,實在有損他的威嚴,念及此,“熙云侯對天子承諾了,若是一年兩熟可行,他將向南荒推廣,我出云國無需屈膝向熙國討要,國相不必心急。”
“大王,糧食乃是國之命脈,我出云有了這等稻種,氣運勢必水漲船高,反之若是落入人后,唯恐氣運跌落,推遲出云晉升侯國的時機,不可不慎重對待,臣請愿出使熙國,替大王帶回膏稻良種。”
“大王,時不我待,不可拖延,請大王三思,臣愿出使熙國...”
“臣也愿意出使熙國,請大王成全。”
......
群臣并不認可,出云伯消極的政策,無需國相云中鶴帶頭,一群大臣紛紛出言相勸。
在出云國群臣眼中,熙云侯向出云表達了善意,有修好之意,這一次出使熙國,事情勢必會一帆風順,白撿功勞,故而出云大臣們對膏稻都很上心,爭先恐后,擠破腦袋。
當然功利之余,出云群臣內心也是充滿好奇,想要一睹五月天就豐收的稻子到底長什么樣。
出云伯見群臣意見達成一致,都勸他派使者入熙,他內心就越發糾結了,就像是被人夾在火上烤,臉色都微微有些紅潤,欲言又止。
“這...”道理出云伯都懂,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國君,他怎么不知道一年兩熟的膏稻意味著什么,可是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前些日子當著群臣的面宣稱打死也不派使者去熙國,這才過了不到兩個月,他就改口了,這不是讓臣子看笑話。
就算此事眾生望所歸,恐怕也有人在私底下非議。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出云伯心中頗為煩躁,,但又發作不得,很是煎熬,沉著臉,遲遲沒有表態。
國相云中鶴似乎猜中了自家大王的心思,于是開口,為自家大王尋一個臺階:“大王,熙云侯向天子許諾了,我們只是聽從天子之命,算不上屈膝折交。”
“聽從天子之命?嗯,國相言之有理,我們是聽從天子號召向熙國學習農耕之術,不是向他熙國低頭。”
出云伯微微沉思片刻,很快就接受了國相給的臺階,畢竟大米它不香嘛:“不錯,國相,這一次出使熙國就交給你了。”
云中鶴會心一笑:“臣遵命!”
......
就在各國得知熙國膏稻成熟,準備派遣使者出使熙國之際,一封來自熙國的邀請函如雪花般飄向南荒諸國。
邀請函不是其他,赫然是國君宴。
姚云以熙國國君的身份,邀請南荒各國國君共赴熙國,商討南荒未來格局。
一般而言,國君宴都是有實力雄厚,聲望高的一方大國承辦,立山頭,招攬小弟,與各國建交,商貿往來......
某種程度上來,這是一方大國的象征,是一方霸主彰顯國威,拉攏小弟的途徑。
若是平日里,熙國召開國君宴,向南荒各國發出邀請函,南荒各國恐怕不會理會新興崛起的熙國,不愿輕易承認熙國南荒第四霸主的地位。
然而問題就出在姚云召開國君宴的時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