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歷三十五年,覆滅四方蠻夷古國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在這兩年中,各方諸侯為了爭奪地盤爆發了一場場爭斗。
兵戎相見,大軍對壘的情況屢見不鮮。
令人詫異的是,天子帝暮宣布閉關,對此事視而不見,任由中土帝族、各方諸侯撕逼爭斗,隱隱間還透露出鼓勵佼佼者脫穎而出的意思。
于是乎,整個諸夏天朝開啟了千國爭霸的序幕。
各地諸侯為了地盤、寶物、聲望、人口乃至虛無縹緲的天子之位互相征伐,在這過程中,不斷出現小封君被兼并,大諸侯壯大自己的力量,然后一個個像孔雀開屏一般,爭先恐后展示自己,為登上天子之位而各展神通。
一時間,諸夏天朝上演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自然法則,各地封國兼并屢見不鮮,群雄并起,英雄輩出。
當然,“群雄并起、英雄輩出”只是各方諸侯一廂情愿的想法而已,事實上,在天子帝暮、帝子啟眼中就是狗咬狗一嘴暮躲在云師帝苑中看好戲,帝子啟則在潛心修煉,以求早日渡劫成神。
只要渡劫成神,祖龍之氣覺醒,與伴生五爪金龍融為一體,真正執掌天命,到時候大事可成。
又是兩年匆匆過去,熙歷三十六年夏,帝苑中閉關多年的帝子啟終于一舉突破,渡劫成神,執掌了人間天命。
當日,帝子啟破關而出,天下諸侯紛紛相迎。
這些年來,天子帝暮閉關修行,不過問世事,各方諸侯互相征伐,兼并不斷。
這對強大的帝族神裔、一方諸侯來說自然是百年難遇的大機緣,可以肆無忌憚地擴張勢力,兼并他國。
可是對于大多數帝族、諸侯國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故而,帝子啟一出關,無數小諸侯紛紛拋跑去帝都訴苦,哭訴某些諸侯霸主的種種惡行。
對此,帝子啟高度重視,對弱小諸侯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當下表示愿意率領諸夏天朝直屬大軍討伐“罪行累累”的諸侯霸主,為一眾小諸侯討一個公道。
帝子啟仿佛“正道的光”降臨在各方小諸侯頭頂,順理成章得到了無數小諸侯的擁護,出師有名。
不出半年,帝子啟率領的正義之師敗盡各方諸侯霸主,打得天下諸侯盡失音。
一時間,帝子啟風頭無兩,聲勢如日中天。
不知什么時候起,朝野上下開始鼓動造勢,推舉偉大的帝子啟為下一代諸夏天子,執掌乾坤。
也就在這時,天下各方諸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他們所有人都上當了
這些年,帝子啟借著為小諸侯出頭為由,討伐各大欺壓一方的諸侯霸主,在這過程中,帝子啟不斷扶持親信,發展勢力。
如今,整個天朝中央的力量空前強大,地方諸侯因為連年征戰與無休止的內斗,已然達到了千百年來最虛弱的時刻。
再往上細細一推,聯想到天子帝暮閉關,任由各方諸侯內斗
細思極恐
時至今日,天下各方諸侯這才后知后覺地恍然大悟帝子啟才是那個野心勃勃的竊國之賊。
再看他帝子啟,乘九龍之攆,持天子之劍,代帝暮行天子之權
一時間,帝子啟之心,路人皆知。
天下諸侯無不腸子悔青,紛紛留下了后悔的眼淚。
許是帝子啟的野心讓天朝各方諸侯的矛盾轉移了,這時候,天下諸侯不約而同想到了姚云,想起了那個往日被他們“錯殺”的熙國。
“對,去找鎮南公,眼下唯有他能匡扶天下,孤愿擁戴鎮南公為下一代天子”
“天子之位事關國本,哪有父傳子的道理,家天下豈不是成了私天下,寡人愿同往。”
“孤也同意請鎮南公出山,推舉他為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