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令,封青童君為東方青帝,稱扶桑大帝,為五行木之主,草木百花之主,春之神,助陣分理東勝神洲。”
“封玄明太子為中央皇帝,稱金蟬大帝,為五行土之主,五季長夏之神,助朕分理中圣靈州。再封玄明氏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元君,北陰酆都大帝,為萬山之主,管理幽冥界六道輪回之外一切事物。掌管山岳土地川河變化及諸山神,和人間一切城隍、土地等地祇。。”
“封真武為北方黑帝,稱玄天真武大帝,為五行水之主,五季冬之神,助陣治理北俱蘆洲。”
“封昊天為南方赤帝,稱昊天大帝,為五行火之主,五季夏之神,助朕管理南瞻部洲。”
“封瑤池為西方白帝,稱招拒大帝,為五行金之主,五季秋之神,助朕管理西牛賀州。”
五方上帝聽令,急忙下拜謝恩,等神道符篆入體后,立即開始煉化感悟。
東王公面帶淡笑,雖然沒有刻意展露其勢,但眾臣無不凜然敬服。這是名位和實力上的雙重差距,使得眾人根本不敢有任何心思。
而且承接了這神道符篆,就和天庭綁定在一起,享受天庭尊位和氣運,受天庭庇護,可以通過神職業位調動天地力量,還能廣泛傳播信仰,收集香火愿力,用來悟道修煉,好處可謂多多。
但同樣的,使用神道符篆越多,就會越和天庭牽扯不清,根本難以割裂。如果失去了神道符篆,意味著神位不再,不但諸多好處無法再享受,和天庭的因果也不是他們能消受的。
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作為封神榜主人的玉帝陛下,有著怎樣的控制手段。東王公雖然從未向眾人展示過封神榜控制人的事情,但沒有人會認為這事不存在。這種引而不發,未知的情況,反而使諸神更加小心翼翼。
東王公看了一眼諸大帝的神色表情,暗中點頭。只要接受了封神榜的冊封,自此諸神一系、氣運匯流,互相影響勾連,只會在天庭網絡中越陷越深,再想拔出去,代價可不輕。
對于五帝人選,他也是頗費了一番腦筋,昊天和瑤池本不想給他們這種尊位,但奈何二人是鴻鈞老祖的童子,自己名義上的師弟。
自己也算得了鴻鈞許多好處,不能不考慮這層關系。畢竟做了天帝后,這臉面也是很重要的,三界大能都看著,不能表現出心胸狹隘,忘恩負義的樣子。
這二人原時空中可是正宗的玉帝和王母,這一世,投靠紫府洲后,也是勤勤懇懇,功勞不小,本身又有著帝君命格,如果只給個小官,未免太不合適。
人家當年就是受鴻鈞指點,來投靠自己,在天庭謀求高位的,也不能太冷了他們的心。
反正有資格當帝君的人也少,四御中的兩尊到現在還空著,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可是正宗的大帝,位高權重,如果隨便找個人當,東王公也不愿意。
就算強行分封,如果沒有相應命格承接業位,轉化氣運,也是禍非福。前世雷震子據說做了勾陳大帝,但下場不怎么妙,應該就是帝氣微弱,無法跟大帝之位契合,最終遭了災。這就是“德不配位,必遭余殃。”的說法。
種種考慮之下,他也就給了二人各自一尊帝位,反正他也不怕這二人有什么小動作,入了天庭體制,還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那純粹是活膩了。
要知道這四御五帝,天庭原本是沒有的,都是他從大天尊職權中劃分出一部分,然后分封出來的,用來輔助他施政,并不存在天定。
前世的六御大帝除了昊天和后土之外,其他都是圣人定的,用來分天帝的權力。圣人代表天道,他們一致定下這種構架,天帝弱小,無法反抗圣人意志,于是就成了天定。
不過這一世,圣人的手腳插不到天庭來,自然都是東王公說了算,只要有合適命格的接班人,他隨時都能將他們換了,不怕有人起異心。
對于他來說,用人只有可不可控,沒有信不信任之說。只要可以控制,疑人也可用,如果不可控,再信任的人也難保不會算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