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藥籠煙騁媚妝。
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天子作畢,洋洋自得,又自惋惜失望,如此絕色,本應是宮闈恩物,卻只是一座雕塑,無緣得窺真顏。
丞相商容見紂王做此淫詩,頓時大驚失色,啟奏曰:“女媧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請駕拈香,祈求福德,使萬民樂業,雨順風調,兵火寧息。今陛下作詩褻瀆圣明,毫無虔敬之誠,是獲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請之禮。愿大王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觀見,傳言圣上無有德政耳。”
紂王不悅道:“朕看女媧之容有絕世之姿,因作詩以贊美之,豈有他意?卿毋多言。況孤乃萬乘之尊,留與萬姓觀之,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見孤之遺筆耳。”言罷回朝。文武百官默默點首,莫敢誰何,俱鉗口而回。
此時虛空之中,那盤坐的佛陀面露詭笑之色,暗暗得意道:“準提,平日里你佛教做的齷齪腌臜事盡往我魔教頭上栽贓,今日也嘗一回被人栽贓的滋味。佛魔一體,同源而出,我之手段足可亂真,便是圣人也難查端倪,看你如何辯解?”
“還有女媧,你想要騎墻觀望,本座豈會給你機會?今日添一把火,看你還能不能坐得住?”
他看著女媧宮中粉壁之上的淫詩,心中頗得意,揮手抹去種種痕跡,然后消失不見。
且言女媧娘娘降誕,這一日原本是她和伏羲化形之日,此后便作為生日,自伏羲轉世人族后,雖然有了新的生日,但三月十五這一日,還是會和女媧娘娘一起慶生。
娘娘在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宮朝賀伏羲,又受三皇五帝拜賀,一番熱鬧之后駕車而回,坐于寶殿。玉女金童朝禮畢,娘娘抬頭,看見粉壁上詩句,大怒罵曰:“殷壽無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詩褻我,甚是可惡!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十余萬年,氣數已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
女媧娘娘心中恚怒,即喚碧霞童子駕青鸞往朝歌一回,要教訓紂王,以作報應。
卻說二位殿下殷郊、殷洪來參謁父王。正行禮間,頂上兩道紅光沖天。娘娘正行時,被此氣擋住云路,因往下一看,知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不可造次,暫回行宮,心中不悅。
思來想去,娘娘心意難平,悶悶不樂。想自己身為人族圣母,紂王竟起淫心,如此心思,違逆倫常,禽獸尚不為也,何況人主?
然紂王乃天定人王,名義上也是天帝之子,自己若要私自懲處,且不說氣運反噬,便是天帝那一關,也過不去。
思慮片刻,娘娘又乘青鸞徑自來到天庭,入彌羅宮見駕,見禮落座之后,天帝已知其來意,笑著道:“國之將亡,天子暴虐荒淫,原屬常事,不過紂王此舉,確實欠妥,但或有此心,未必有此膽量。此中種種隱秘,不可不察,以免做了別人手中利刃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