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睜開眼,看著昊天,指點道:“你這種心態可不對。老道雖然是天帝陛下的老師,但如今也是天庭臣子,太師再大,難道還能大過君主?你這想法要是讓天庭其余的帝君聽到,怕是要不高興了。”
昊天無奈苦笑道:“弟子一時轉不過彎來,畢竟老師一直以來都是三界最高的存在,連天帝陛下也要尊從您的命令,這突然身份轉變,相信三界中許多人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鴻鈞道:“我等仙人同于大道,而大道無處不在,時刻在變,無一定處,故而有《易經》出世來闡述這種變化規律。若不能體會到變之精髓,隨時隨地適應任何環境和局勢,便是靈性不足,悟性有限,距離大道相去甚遠。這一點上,瑤池可比你好上許多。”
昊天神色一僵,看了瑤池一眼,見她雖然面上沒有顯露,不過眼神暗藏歡喜,顯是對鴻鈞老祖的肯定很是受用,不由的苦笑出身。
“老師說的對,弟子也自覺方正有余,靈變不足,遠不如師妹心性曠遠,如白云流水任東西。這是根性使然,否則也不會在修為上被師妹超越。”
鴻鈞道:“要說你還曾歷一千七百五十劫重修,在根基上比瑤池更要強大一些,但修為反倒不如她。可見在同等氣運支撐下,她的確勝過你一頭。”
瑤池雖然一早就和昊天競爭,想要證明自己不是活在他陰影中的女神,而這些年也的確做到了,沒有人再將她視為昊天的附庸,但如今聽鴻鈞老祖的話,饒是性子強勢,還是忍不住謙虛道:“老師過獎了,弟子和昊天師兄也就伯仲之間,雖然我自認為不弱于人,不過也不敢說勝過師兄。”
鴻鈞老祖笑瞇瞇的道:“不過人之根腳悟性毅力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機緣才是最為重要的。昔年東皇太一兄弟、帝江兄弟、殺祖、渾古等人根腳資質不在女媧接引等人之下,可一道成圣機緣,在二者之間劃下鴻溝,成為終生不能逾越的天塹。”
昊天神情復雜,嘆息道:“是啊,想那殺祖當年可是和冥河老祖并駕齊驅的存在,二者多次爭鋒都難分勝負,直到冥河成就至人后,殺祖再也無力抗衡,方才銷聲匿跡。縱觀開天辟地一來,沒有成圣機緣而獨自跨越天塹的唯有老師和天帝陛下一人,余者皆不足道也!”
鴻鈞道:“再有你那三位師兄,老子是三清之首,通天也有誅仙四劍,元始實際上是三清中最弱者,不但靈寶比不過前者,后來連修為都被超越。可元始就能放下圣人的驕傲,主動投效天帝,獲得巨大機緣,如今成了三清之首,要不了多久,修為就會蓋過老子,成為諸圣第一。可見機緣對我等修士的重要性。”
瑤池道:“老師說的是,圣人們個個心高氣傲,一直和天帝暗中較勁,雖然修為不如,但畢竟是一時勝負,實則在內心中沒人覺得自己不如天帝陛下。元始師兄能認清現實,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實屬不易。他能得到這般機緣,別人當真無話可說。”
“所以說元始徒兒統領玄門,實際上是我玄門之福,比起以前內斗不止的局面,如今皆歸于三清祖師之下,實在難能可貴。”
鴻鈞面帶笑意,雖說佛門、儒家等修的都是仙道,但他們都已經自立門戶,早就不是玄門之人了,雖然表面都尊奉鴻鈞老祖,但因教義不同,親疏之別自然是有的,鴻鈞老祖可一直把自己當成玄門祖師,而不是佛門祖師。
“再說那鎮元子,論根腳資質,比起鯤鵬、冥河不相上下,但左右逢源慣了,在天庭和諸圣的爭斗中既不敢投靠圣人,又不愿如鯤鵬、冥河那般全面投靠天帝,如此兩邊不討好,這次能不能得到機緣,還在兩可之間啊。”
昊天臉色沉凝,思索片刻,忍不住道:“這樣也好,圣位畢竟有限,少個人爭奪,別人也就多了幾分機會。”說罷,略作躊躇,小心翼翼道:“老師,圣位只有六尊,您看弟子有無機會?”
鴻鈞看了看他,已經將他的心思猜了個七七八八,看了看天色,淡淡道:“這事你應該去問陛下,何人可得圣位,都憑他心意。這除了功勞之外,還涉及到三界勢力平衡問題,老道怎么說的準?”
昊天硬著頭皮道:“但老師是天庭太師,陛下對您尊敬有加,您的態度,對陛下必然有著不小的影響,不知您傾向于哪些人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