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既然你已有決斷,朕也不好枉做小人。伏羲,朕就將這盤古力魄賜予你,煉化之后,力量能撼天地。你化入中圣靈洲,職責重大,勿要失了三界之望!”
接過從禹體內飛過來的祖炁,伏羲表情復雜,也不知是該喜悅還是該慚愧。
大禹他自然是認得的,當年在天界時,并不出彩。因對人族的遭遇感到歉疚,所以力所能及的救護了許多人族,大禹只是其中的一個。
對于大禹的所作所為,伏羲雖然嘴上沒說,但心中未嘗沒有怨怪之意。忘恩負義之人,很難讓人抱有好感。
雖然大禹鼎鎮九州有功,但其目的也不過是助天帝陛下謀劃天羅地網,他自己也得了巨大的功德,從一個大羅初期成為準圣圓滿,還開辟了數十萬年人道王朝,可以說這回報足夠了。
在人族漫長歷史中,出了許多雄才大略,功績顯著的皇者,其中大禹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從來都是毀譽參半,飽受爭議。
漸漸的,連煊赫一時的大夏朝都被有意無意的掩入歷史塵埃中,斬妖除怪,劃定人族疆域,開啟三代之治的具體功績無人知曉。
歷代典籍之少,記錄之簡陋,無過于此,只寥寥幾筆,勾勒一個神秘的時代,內容一片蒼白,仿佛歷史斷代一般。
但此刻,大禹用自己的選擇,告訴世人,他是當之無愧的一代皇者,天庭大帝。
他忠于自己的君主,也不負自己的族群。人世滾滾如潮,數遍古往今來,能如他者有幾人?
人族三祖、顓頊、軒轅等人,看向禹的目光,已經由暗藏的敵意變成慚愧,但眼中的疏離于排斥并沒有消失。
一個將主君利益置于族群利益之上的人,就算有再大的貢獻,在他們眼里,和自己也永遠不是一路人,也不會成為人族的核心。
欽佩歸欽佩,感激歸感激,但對人族來說,最需要的卻永遠是將族群放在第一位,能夠做出任何犧牲的人。
而坐在禹后面的親人,如女嬌、啟等人,則既自豪又肉疼,一方面對他的行為的確佩服,但對于失去圣位,還是可惜不已。
而天庭眾帝君,包括和大禹關系很好的昊天,都是面色復雜,很是欽佩。他們大多都是先天大神,并無族群牽絆,無法體會大禹的感受,但設身處地,自問大約是做不到這一步的。
這一番舉動,在人族中或許會經久傳唱,或許會漸漸被有意掩埋,不過卻足以讓在場的人永遠銘記,對這一尊天庭大帝產生由衷的敬意。
大禹一禮之后,坐會原地,對于四周各種各種的目光毫不在意,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他,傻、笨,還是大度、胸襟廣闊,但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