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主要攻破的項目。
那就是石墨烯技術。
石墨烯技術,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人給生產出來,那個人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項。
只不過呢。
這種技術太過逆天,沒有人能夠將石墨烯給大批量生產出來,就算生產出一小批出來,都是相當困難。
更別說達到未來科技結晶公司生產出來的石墨烯那種程度。
沒有人能做到。
石墨烯也分為好幾個等級。
有低級的,有好的。
他們生產出來的,都只是低級石墨烯。
而葉凡的呢。
那已經是百分之百的超級石墨烯了。
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秦江離開了公司,開始到處跑業務,到處尋找合作商。
國內自主品牌有哪些?
真正的自主汽車品牌(雖然有些配件用的是外國的,但是起碼品牌是自己的,而且大部分技術都是自己的):奇瑞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華晨汽車、長安汽車、哈飛汽車、長城汽車、中興汽車、雙環汽車。
其他的一汽什么的就不用說了。
以上汽車集團都是秦江要去合作的目標。
如今銷量比較有名的,吉利,比亞迪,華晨,哈弗等。
秦江帶著石墨烯技術與他們合作,那絕對是能夠談下來的。
爭著搶著,都極有可能呢。
但是奔波一天。
秦江卻一無所獲。
第一。
石墨烯制作價格太貴。
而一旦運用石墨烯技術后。
各大企業的成品價就會猛漲。
這不是手機那么一小塊石墨烯。
而是整個車架啊。
車架制作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又不是用石墨烯打造出來的發動機,若是用石墨烯打造出來的發動機,他們或許還會感興趣。
但是制作車架子。
這..
很多大集團給秦江的推辭,都是在考慮考慮。
石墨烯技術,并不是運用在哪里,都是好的。
這給熱情的秦江潑了一身冷水。
沒人用石墨烯技術。
沒人愿意給車架子用石墨烯打造而成。
自主品牌,本身價格就低。
銷量也不是怎么好。
要知道人們買車都買什么?
合資車。
覺得合資車好啊,而且在賣二手的時候,還保值,就算我十萬買來的,用個三四年,我還能賣出四五萬或者六七萬的價格呢。
當然,有的時候還要看品牌,不是所有外企車都能賣出高價。
但人們的選擇,大部分都是合資車啊。
保值情況。
的確如此。
國產車呢?
你今天買下,明天賣都不一定有人買,而且就算買,價格都會壓到最低。
目前車行就是這種情況。
大家寧愿多花點錢去買合資車,也不會花同樣價格買一輛國產車。
這兩年。
國產車已經慢慢崛起,大家都是利用價格戰在不斷售賣。
一旦價格提高。
那他們的銷量。
會真的徹底完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