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世界是需要平衡的,如果裝備超級發動機的飛機大批量生產甚至出現,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恐慌,提前打世界大戰也未必不可能的。
說到世界大戰,毫無疑問,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必然會打起來的,只不過需要一個契機,要么能量防護方面產生突破,在大城市的守衛方面能做到面面俱到,讓核彈根本無法造成那么恐怖的破壞。
要么就是對于核污染的清理效果產生質的改變,別的不敢說,凌雨現在研究的這種藻類生物,或許就是一種能夠打破平衡的恐怖東西。
所以,這東西就算最后成功了,小褚同學也拿不準到底是公開還是不公開。
啥?為啥會破壞平衡?
雖然這東西只能在海里繁衍,但是其吸收核廢料的效率實在是太高了。而對于核污染的清洗,最可怕的還是水污染。核爆后的輻射塵污染是最厲害的,但是也不是不能被克制,大量的水是可以讓其稀釋甚至完全被清洗的。
可問題又來了,吸收了污染粉塵的水怎么處理?最好的方法是深埋或者中和,可是中和劑的價值太高,如果清洗一個切諾爾貝利,足夠讓整個前蘇破產了,那么誰還會去干這事情呢?
但是現在呢,只要擁有大量的噴灑飛機和水源儲存點,撒上這種藻類袍子,用海水清洗就OK了。最后只要收集吸收了核廢料的藻類殘骸,就能治理大部分的核污染,那么,這種技術可怕么?
不懂的人或許會覺得,這妥妥的是在造福人類啊。但是真正懂的人才知道,這特么就是毀滅地球的誘因啊。
核爆炸的威力并沒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恐怖,其實真正的高熱和沖擊波攻擊范圍,一般也不會超過十公里,想完全摧毀一個超級城市,20萬噸級的戰術核彈至少上百枚才夠,甚至就算是百萬噸級的戰略核彈,也至少十枚以上才行。
因為,核彈爆炸后的沖擊波和高熱輻射并不會是以你噸位的增加成正比膨脹的。五百萬噸級的氫彈也不過才能完全摧毀三十公里半徑的一片區域,至于其他更外圍的地方,或許能覆蓋上百公里,但是都是核輻射了,是可以被清理的。并且清理難度比清理核電站泄露更輕松,因為核爆后的核燃料利用效率更高,輻射量相對還少了不少呢。
甚至歷史上最恐怖的大伊萬,真正的完全毀傷面積也不過直徑一百多公里,想覆蓋地球,呵呵,來個一兩千發再說吧。當然了,如果只算輻射范圍,那有個一兩百顆就夠了,但是那玩意,可能嗎?一顆大伊萬中的核原料,夠給核動力航母充能十次還有富余了,當然了,他們使用的原料也不是同樣種類的,這只是一個比喻罷了。
如果堅固的建筑,甚至半埋式的建筑能有效抵御核爆炸威力之后,還能迅速清潔污染,呵呵,那些核大國還會那么克制么?他們會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轉移重心之后,再進行先手打擊,保證自己在隨后的核報復中保存大量的有生力量,那么他們將是最后的唯一勝者。所付出的代價或許會很大,卻不是那么不可接收的。
這樣一來,世界上的核平衡才是真正被這種海藻打破了,考慮的比凌雨更多的小褚同學已經糾結著是不是先吧凌雨弄死了,這妥妥的是個紅顏禍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