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40倍推重比呢,裝備了這款發動機的空空導彈,還能做出最高60G的過載機動。
沒錯,還是沒看錯,是60個G的過載機動,這種導彈,追啥戰機都沒得跑。這么兇殘的過載機動,一般導彈,自己就解體了,更別提飛機了,但是這種導彈的材料太特殊,造成其相當結實。
當初裝備這種發動機的導彈都已經造出樣機了,但是最后還是被放棄了。
原因是原材料和制作工藝不過關。
首先是制造材料,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錸,還有大量的鎢鎳鈦合金,也就是造機場保衛者的那種耐高溫‘不銹鋼’。一枚機載的空空導彈,比一款戰斗機都貴了,還玩個蛋啊。
但是這款發動機的設計卻相當出彩,首先它是一款雙燃料發動機。既可以用固體粉塵燃料,也可以用液體燃料。當然,兩種燃料的價格都不便宜。一種是比頂級伏特加還貴的液體火箭燃料,一種是極其難伺候的特細顆粒固態燃料。
當初這款導彈的代號為R71,跟它同時出彩的是R73。兩者的性能雖然千差萬別,但是R73已經足夠碾壓北合約的一眾戰機了。花百倍價格去裝備那種變態版的輕型空空導彈,豈不是太白癡了。
可是以前感覺難于上青天的加工工藝,現在用五軸甚至七軸的數控機床,輕松就能搞出來,特別是各種詭異角度的整體彎件,擱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基本上最多只有一成的成品率,剩下的九CD是廢品,這誰能受得了?
結果這款淘汰的導彈圖紙,隨著毛熊解體,流入了華夏。后來到是有人被這種驚艷的數據嚇到了,可是那時候的華夏,別說這種超級難搞的導彈了,就是再簡單十倍的,也未必能搞出來啊。這空空格斗導彈,與遠程的大導彈完全不是一個流程。
做為報廢圖紙,閑的蛋疼的某人甚至給傳到了網絡中,貌似是涉及秘密了,但是最后,也沒人拿這玩意當真的不是,只是當顆煙霧彈了事了。
廢話,高出現代化導彈幾倍的數據,信了就真的傻了。
而小褚信了,因為他當時研究一種直噴式的四軸推進飛行器,但是發現不靠譜。推力不夠,當時他查詢了最大推力的微型發動機,發現最大的也就二十多倍推重比,但是耗能太高,完全不適合做為飛機發動機,最多只能當是個導彈放一放。
最大飛行距離4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0馬赫,最大過載60G,最坑的是,渦輪增壓,而不是渦扇增壓,還是矢量發動機。擦,這他喵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卻有過試射數據支持。
只是,那制造難度,呵呵,渦扇還好說,渦輪你給超噴發動機增壓,那得轉多快?當時的數據是十五千轉以上,一款直徑不超過150毫米的發動機,1.5萬轉,還是基礎轉速,最高能達到2.2萬轉。做夢呢吧?
或許擱在當今這個技術水平,只要材料過關,真能給你造出來,但是擱在當時那個年代,想造成功,只能通過無數的報廢品支撐起來,完全看運氣的去制造。
現在,材料過關了,技術也過關了,為啥造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