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所有人都鬧不明白,這玩意是怎么搞出來的,只是知道這東西是吸收周圍的碳元素,自然生長的。
后來倒是有人想重新激活這種東西呢,可是沒希望,根據褚封他們世界教的方法對其進行冷光滅殺,所有的納米蟲都無法再被激活了。
至于原品納米蟲,被牢牢的保護在一個保育箱中,周圍架設的幾架全自動電磁炮已經轟滅了好幾只蒼蠅了,當然密封艙里是沒有蒼蠅的。
現在,就算是想跟小褚同學談條件,都難了,因為小褚同學已經徹底隱匿了起來。
他在搞一款跨時代的東西,超級微型發動機。
跟他一起搞事情的是從國外借調過來的一堆發動機專家,足足有三個人。
大發動機的生產研究跟小發動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讓這么幾個人用資料去復制一款小型發動機還沒啥問題,但是想弄大發動機,那是不可能的。
而火箭發動機和飛機發動機又完全不是一種設計思路,為啥火箭要分好幾級?難道就不能做成一級?
能,怎么不能呢,看人家老米以前不就是弄過一個單級火箭上太空的么?而咱們華夏,要么三級火箭要么最少也得有兩級火箭。
為啥?
材料。
火箭發動機的材料根本就撐不住長時間燃燒產生的熱量變形,特別是第一級火箭,稍微有一點的差池,那就是爆炸的結局,歷史上的很多次火箭發動機爆炸,有很多就是材料不夠強大原因導致的。
而導彈跟火箭發動機差不多,需要飛行的時間也是很短的,小火箭,比如各種空空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更是不需要太長的飛行時間,一兩千米每秒的飛行速度,幾十公里,幾十秒就到了,只要燃燒室的材料夠厚實,還不等融化呢,就已經擊中目標了。
當然了,長距離的空空導彈也不是沒有,比如AIM-154不死鳥導彈,號稱兇殘的達到了200公里的射程。但是吧,然并卵啊。
因為一般戰斗機的雷達根本就探測不了那么遠,想在一百公里之外確認敵機,都要預警機才行。而200公里之外發射導彈,飛到敵人面前的時候,人家早就有準備了。
當然了,如果你說的是不對稱戰斗,比如對方連預警機都木有,并且雷達還是老舊型號的毛子系,那用不死鳥豈不是太浪費了?一枚大幾百萬美刀呢。
并且,由于不死鳥導彈的飛行速度實在是太那啥了,別說反制武器或者誘導彈了,就連有的飛行員都能預判給躲過去,人家超音速飛機一開加力,你導彈都追不上,還打個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