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四十出頭的年紀,相貌儒雅,待人和善,是鳳凰城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負責轄區對內對外的接待,正無聊地看著會議室里熱火朝天的討論,見杜霖靠了近來,有意攀談,也打起精神和對方閑聊起來。聊的過程中,他發現杜霖謙遜有禮,不恥下問,頓時心生好感。
李星雖然在陸盟西北轄區委員會中職位不低,但他是個普通人,在超能者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此時見杜霖這個超能年輕人,不是以前幾次見面禮節性的客套,而是以一種討教的姿態和自己聊天,哪有不熱情回應的道理。二人三言兩語之后,就互拍肩膀,稱兄道弟起來。
會議的熱情,延續到了午餐時分,在雪莉的提示下,李星以行程緊張為由,結束了眾人的交談乃至爭論,雙方專家仍是意猶未盡,看向李星的目光多有厭棄不滿。
午餐十分豐盛,可是彼此雙方都沒有心思大快朵頤,匆忙填飽肚子后,就乘坐電梯直達文樓的智能人設計研發中心。
設計研發中心包攬了37至39三個樓層,是智能人生產的核心區域。
杜霖和雪莉被眾人簇擁著走在前列。經過初見的緊張后,他的心態慢慢輕松了下來。他發現雪莉除了在平臺上對自己有些不正常的舉止外,其他的時間,都沒有再關注自己。同時,有安紅在側,他不需要回答一些管理問題,有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在場,他更是無須答復專業性的問題,漸漸地,他就淪為21區的一個象征,和雪莉并立在一起參觀。
所以,當他踏進智能人研發樓層時,他面部的肌肉松弛下來,腳步變得輕松。他不再風聲鶴唳,疑神疑鬼,而是認真打量四周,任由著好奇心肆意流淌。
和考察團一樣,杜霖也很想知道,能夠和真實人類同樣生活工作的智能人,到底是怎么研發出來的。
根據智能人生產的流程,安紅帶領著一行人先參觀了腳本編輯部。
在杜霖的理解中,腳本編輯部就是劇本創作的場所,無非是類似于寫字樓里柵格狀的辦公環境。然而,進入一間五百米平方的創作大廳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猜想是錯的離譜。
聽了編輯部主管介紹,杜霖知道所謂的腳本編輯,是對智能人人物及其社會關系進行設定。
眾人來到門牌標為“一號編輯處”的大廳。杜霖發現空曠的大廳里沒有一張桌子,只有一些座椅圍成一圈,一群穿著灰色制服的男女,環繞在大廳中央,每人手持著一個黑色平板,面對著中央浮現的一個百十平方的巨大全息虛擬空間,或站或坐,進行熱烈的討論。
在中央那個虛擬影像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形產品。圍觀的編輯們不時地調整它們的位置,改變這它們身份,規劃著它們的社會關系。
當某個角色的社會關系經討論,得到大家認可后,大家就開始在平板上共同編輯該智能人的社會關系。每個人似乎都有詳細分工。
當某個智能人腳本設定好之后,制造出來的智能人,他們就將圍繞著這些設定好的關系主線,進行生產和生活,直至它被“回爐重造”,重新進行腳本設定。
杜霖在參觀的間隙,把一個年輕的編輯拉倒一旁,悄聲詢問了幾句。那名編輯顯然是個技術宅男,把杜霖當做考察團人員,耐心解答了杜霖的問題。杜霖的問題不多,二人交談的時間也不長。不過,雪莉卻看到了這一幕,目光閃動,嘴角勾出一抹隱晦的輕笑。
相對考察團成員們的興奮仰慕,杜霖的心情卻有些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