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凡的確是技術大牛,在人還沒配置完全的情況下,自己就先把架子搭了起來,一些核心的底層代碼自己敲了不少。一個人在四月底的時候,已經解決了碰撞、光照、物理引擎。這才是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過去。
到月底的時候,人逐漸的配置完全,代號“X計劃”的游戲引擎開始一路狂奔。在寫一些技術型文檔的時候,陸凡把基礎的框架搭起來,讓后面的標準化工程變得很拗口和別扭,但是后來的人在熟悉了之后卻發現這個框架的確是合理。
這邊游戲引擎緊張開發中,光華市那邊的《孢子》也開始了第一個階段的開發工作,借用X計劃的物理引擎和碰撞檢測系統,細胞階段的那種大魚吃小魚的玩法還是能夠實現的。原本啟明星工作室那邊還想要自己做引擎,但是劉能堅決要求他們allin“X計劃”,所有的系統必須要全面接入,也是為了后面游戲開發的標準化。所以他們的工作進度會稍嫌慢一些。
接入了X引擎之后,一切就變得順利和順暢很多。
三天,第一個demo就出來了。劉能試玩了一下,就一款“大魚吃小魚”的游戲而言,做的還算可以。當然除了孢子階段的游戲正在開發之外,涉及到的那些組件玩法,也都在同步進行中,比如毒囊這樣的攻擊性組件,就需要有物理擴散引擎。當發射毒囊之后,周邊的其他生物接觸到擴散的毒囊也會中毒。當然隨著擴散的邊界增大,毒性也會降低。
除此之外,網頁游戲《彈彈堂》那邊,也已經同步接入了X引擎,里面的爆炸、碰撞、擊退等各種玩法,對物理引擎的要求還比較高。那邊游戲制作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提需求給滬上引擎組這邊,讓他們也在快馬加鞭的開發。
但是至少有一點眾人還算是遵循著,就是不加班。
歡樂網對于這邊的“不加班文化”十分之羨慕,以至于萬炳林不斷的給劉能吐苦水,“老弟你這么高我隊伍不好帶啊!”
誰能想到的是,原本覺得在一起工作沒啥問題,畢竟都是互聯網公司,萬炳林下意識覺得劉能會遵循“互聯網潛規則”都會讓員工996,然而可惜的是,每天的景象是這么樣子,這邊引擎組和直播開發組每天六點鐘大家都起身伸個懶腰,互相寒暄一下,然后各自回家。歡樂網那邊一個個頂著黑眼圈,用一種羨慕嫉妒恨的眼神看著他們從身邊溜走,再用一種渴望的眼神看著自己的組長,組長看著項目組老大,項目組老大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中心老大,那種幽怨的小眼神,真是讓人心疼不已。
劉能不好對他們的工作模式指手畫腳,拍了拍老萬肩膀,“沒啥,會習慣的。不過咱們就不能做個好人?加班真的能帶來效率的提升不?老弟我不這么認為啊!”
萬炳林嘆氣,“老弟太灑脫,以至于我無言以對。”他心中不曉得,加班會帶來身心俱疲,白天工作狀態大受影響,晚上上班三小時劃水倆小時,真正就效率上而言,可能還比不上正常的965。
直播開發上的技術難題已經接近解決,但是有幾個非技術上的問題,還擺在眼前。網絡延遲是最重要的問題,可是當前的網絡速度卻沒辦法直接解決。
為此,錢偉杰作為一個資深的運維,還專門從光華市到滬上出差,一起討論怎么解決這件事情。劉能在思考很久之后卻也記不得前世的時候,那些網絡直播平臺是怎么解決網絡延遲的,一些模糊的記憶中,似乎網絡延遲的問題,就從來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在暫時休會之后,劉能終于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個金手指可以使用。他已經蠻長時間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內置兌換系統”了,里面的積分已經走到了80000歡樂值。在兌換了高階服務器技能之后,出現了更多的分支選項,其中一項名為“智能虛擬網絡”的名稱,幾乎是帶著萬分的驚喜,把這個能力點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