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劇情通俗老套,但每每是看到這里,那內心還是有著很強的激動感,畢竟他們干的那都不是人事!
在初來覺華島時,趙宗武就制定了接下來的基本戰略,用島鏈戰術來圍攻建奴,是當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奴雄兵的強大,使得當下明軍在陸戰已徹底喪失了信心,尤其是這廣寧之戰打完后,那這殘存的信心必然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雖然在自己手中尚有虎嘯軍,可現在的虎嘯軍還沒有那樣的能力,與建奴在外野戰,那需要做的準備尚有很多。
“想那毛文龍能夠憑借,一孤懸在外的皮島不斷出擊,擾的建奴是疲于折騰,盡管這毛文龍算是擁有游擊戰術的先驅者,但他終究還是沒有這后世集大成完善的戰術!”
“我別的不敢說,單單是這游擊真髓,在當前還真沒人有我了解的透徹。”
“如果我能在這遼東灣擁有大義,掌控一定數量的軍隊,尋一可靠穩固的根據地,以堅固海船為承載,運精良將士群攻遼東半島,縱使他建奴兵強馬壯,那終究也無法抵御無跡可尋的軍隊攻勢!”
想到這,在趙宗武內心的亢奮又多了幾分。
縱觀天啟、崇禎年間,大明在遼東出現的戰略戰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過是用最笨拙的方法,來抵御兵強馬壯,且戰略打擊力極強,轉嫁速度極快的建奴!
死守一地真的是解決建奴的最好辦法嗎?
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在整個對戰建奴的過程中,也就屬毛文龍趟出了一條可行之路,但成也毛文龍,敗也毛文龍。
如果說毛文龍是文官,那這條可行之路必然會發揚光大。
可怎奈毛文龍只是個丘八武將,這也就使得高高在上的文官老爺心有不安,這其中固然有毛文龍跋扈的因素,但更多的卻是那內心的黨同伐異在作祟,以至于曾經暫定的遼東時局終究落了下乘。
細數各朝各代,得國最易者當屬清。
能從偏居一隅的不足百萬眾的部族,并且這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同一部族,以八旗這一體制起家,途徑數十年光景,最終成功地在大明內耗、漢奸、災害的推動下,翻身做了主人!
現在擺在趙宗武眼前的,幾乎是可以望見的前景。
如果說他想實現島鏈戰術,那就必須要擁有在遼東灣,乃至黃渤海最高控制權。
既然你文官將遼東地界的兵權看的死死的,那老子暫時不跟你爭這些,現在老子的勢力還很弱,那就退而求其次,去逐步的掌控散布在黃渤海上的海島,通過強大海軍的力量,來完成對局勢的逆轉!
處在大航海時代,不要單單把眼光僅僅局限于華夏,那棒子,霓虹,南洋,西洋等諸地,那都是唾手可得的存在!
盡管現在的天朝爸爸顯得有些虛弱,可是你爸爸,那終究是你爸爸,這樣的關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擁有后世見聞,再加上心中粗略的科技樹,只要自己能夠把握住機會,那漢兒必然會昂首挺胸立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