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戰爭的失利,這使得明軍對每一顆建奴首級,都表現的極為渴望,若能殺死一名建奴額真級將領,那絕對是值得吹捧的事情。
但事實上,即便是最低級別的牛錄額真,那也不是說能在,戰場上斬殺就能斬殺的。
曾經強大的明軍,如今淪落到這一地步,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擁有這樣的前提,若趙宗武此去京城,在吸引到京城朝堂的目光,借此再拿出杜度的首級,那能帶來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
當然,趙宗武想做到這一步,在這其中需謀劃的地方有很多。
對建奴的這數年戰爭中,明軍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由客軍白桿兵,在渾河血戰中,同建奴搞了一場全軍覆滅式的激戰。
在此戰中,雖說干掉了建奴十余位悍將,但參戰的白桿兵及其他明軍,盡皆戰死于渾河。
真正意義上的,在殺死一名建奴高層,而明軍將領全身而退的,就目前來說,也僅僅只有趙宗武一人。
趙宗武靜立于此,腦海中思索著事情時,一直在外負責勘探的趙宗寶,騎馬飛奔而來。
“報……!距我十余里處,發現建奴蹤跡。”
說話間,趙宗寶已至隊前,但神情中略顯得亢奮、稍怯,卻讓趙宗武是眉頭微皺。
此番在前去京城時,趙宗武就存著鍛煉人才的心,這趙氏一族的青年,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雖說趙氏一族在沙后所,并未忘了軍武一途,但多年未經戰事,也讓趙氏年輕一代,對戰爭一道并無過多鉆研。
“有敵幾何?是何等戰況?可曾查明當時局勢?你……”
作為一支隊伍的眼睛,斥候的作用,不用趙宗武多說,恐在場所有人心中皆清楚,可隨著趙宗武的接連發問,卻讓在旁隨時聽令,欲提兵而戰的趙宗寶愣了又愣……
按道理不應該得到戰情,就立即率部攻打建奴嗎?
“這……”趙宗寶一時無言,停頓片刻后亦無言:“我……”
而這時,被指派跟隨前往的老卒站出講道:“回大人話,此番所探之敵,有精騎二十余眾,是一場雙方搏殺之戰。
未十分確定進攻方為建奴,只是通過其戰術、穿著能預判出,另一方人數比之進攻方要多,其穿著更像是某部家丁……”
真正的精銳,就應該有這樣的偵查力。
看了眼趙宗寶,趙宗武并沒多說其他,順老卒所指方位,趙宗武是翻身上馬,重磕馬腹而前行,在這期間左右騎卒,是結陣尾隨左右。
戰爭從來都不是兒戲,任何形式上的疏忽,最終都會造成勝局的失利。
想真正在戰爭一道上稱雄,那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