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因為趙宗武的到來,使得其變得并不平靜。
短短十余天,蓬萊兵備道屬城,就有著難以想象的改變。
蓬萊水城自修建到今日,除戚繼光領兵短暫讓蓬萊水城,煥發過獨屬于它的光彩,余者對其來講,都是很平淡的。
但如今不一樣了!
伴隨一批接連一批,經調將上諭,征調來的將領、將士,蓬萊兵備道屬城,如今稱得上是人才濟濟!
滿桂、曹文詔、賀虎臣、祖大弼、尤世威等將,數量一度高達四十余眾,若算上中低層將領,那這個數字恐要翻上數倍!
由各將領、蓬萊水師營為基干,并在登州府境遴選壯丁,新兵營將士數量,一度達到了驚人的五萬余眾!
因為山東境內爆發的白蓮教起義,距其相對較遠的萊州府、登州府,便成了較為理想的避難地。
這樣也在所難免的,會讓掙扎在底層的百姓,避害趨利,很自然的就趕赴萊州府、登州府避難。
以蓬萊兵備道屬城整體,作為輪訓新兵營校場,這樣也給龐大數量的軍隊,提供了充沛的地方。
非戰斗人員,新征壯丁家眷,盡皆遷徒到以長島為核心的長山列島。
但凡是懂得戰略要隘的,都清楚長山列島,在黃渤海的重要性!
不管是連接遼東、山東的咽喉重地,還是扼守黃渤海的咽喉重地,誰要是掌握了長山列島,那擁有的戰略主動權,絕對是占據巨大優勢!
只不過,對一個陸權霸主的大明來說,長山列島此時最大的價值,就是縮短了同遼東間的航運距離。
通過中轉的方式,使得航行距離有所縮短。
只不過近些年,因為遼東大地盡皆失陷,長山列島才有了些許不同,但這種重視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
既如此,那趙宗武就很不客氣的,拿下了長山列島的管控權。
原本歸登州府管轄的長山列島,也隨著趙宗武麾下將士不斷增多,就這樣調撥到東海鎮麾下。
有關如何提升,長山列島戰爭、發展潛力的問題,趙宗武這心中一直都在思索。
同樣就在登州知府,王廷試心中憤怒不已,已經會同登州官場,準備好好商議后,上書參趙宗武之際。
趙宗武在做的卻是,全身心投入到不斷夯實,蓬萊兵備道基礎的過程中。
差距就是在,這樣一種前提下,變得是愈發的大!
當登州府出現巨變時,本因徐鴻儒起義,被停滯在山東地方的袁可立,可謂是歷經重重艱難,最終還是奔赴登州府!
作為登萊巡撫,因為遼西局勢動蕩,雖說前往萊州府就任,會顯得更為妥當。
但經歷過血戰后的袁可立,這心中進取之心顯然被激發。
因此袁可立并未前去登州府,而是直徑朝登州府奔去,這一去,袁可立就直截了當的,前往蓬萊之地!
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