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聽自家國公爺這么一說,這臉上或多或少皆留有狐疑,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讓自家國公爺顯得這般猶豫,那一定是一件大事!
趙宗武在停頓片刻后,神情嚴肅的講道:“隨著局勢的日益穩固,我遼東如今已呈蒸蒸日上之勢,這其中我華夏陸軍、華夏海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雖說大勢在我遼東這邊,可就眼前搜集到的情報來說,如果說我遼東不尋求大的突破,恐日后之局就不一定對我有利!
遠赴奴兒干都司的建奴,半島日益強大的叛亂,倭島的鎮壓,單單是這三部如果我遼東不能及時解決的話,恐會嚴重消耗我華夏軍團的實力。
因此在這段時間,本公一直都在思索能不能用一勞永逸的辦法,徹底去解決掉上述這樣的情況?
在我軍中存在著以老帶新的現象,那為何軍團就不能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
既然說建奴、半島、倭島是我華夏陸軍的心腹之患,那么我們身為軍院核心,就必須要防患于未然,確保這些隱患不會出現,甚至于是將他們徹底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講到這一點,在場眾將皆明白自家國公爺是什么意思了,這恐是要讓華夏陸軍再度擴充編制啊!
這是好事啊!
按照趙宗武的想法,他有意抽調姜弼任第10軍團指揮使,吳國勛任第10軍團宣撫使,駐地沈陽,為騎兵軍團。
抽調侯世祿任第11軍團指揮使,姚與賢任第11軍團宣撫使,駐地半島,與毛文龍所部分駐半島南北兩境。
抽調陳繼盛任第12軍團指揮使,徐敷奏任第12軍團宣撫使,駐地倭島,同時抽調尤世祿所部第9軍團移防倭島,兩部隨同華夏海軍同鎮倭島。
抽調張名世任第13軍團指揮使,葛世鳳任第13軍團宣撫使,駐地金州。
對于趙宗武的決定,陳奇瑜、范天雄他們肯定沒有任何的問題,華夏陸軍兵馬規模越大,這其實對軍院來講就是件好事。
當然也因為現階段華夏陸軍損耗了一些兵馬,這使得在籌措這四部新的軍團時,采取的是用兩年的時間,逐步完成對上述軍團的滿編,確保每一位入選華夏陸軍的將士都是絕對的精銳,而非濫竽充數之輩!
寧缺毋濫!
這一直都是華夏陸軍秉承的信念!
也因為要組建四部新的軍團,這也使得華夏陸軍內部出現了一系列的調動,后續會根據將領實際能力再行升遷!
第1軍團指揮使:滿桂,軍團宣撫使:曹文耀,指揮同知:毛承祿,5大主力營游擊:孔有德、王樸、白廣恩、馬科、王廷臣;駐地沈陽,騎兵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