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此戰我軍分撥七部,齊攻慶陽府重地,其戰線是否過于分散?”趙宗寶言語中帶有幾分探詢。
作為趙家子弟,不管是在陸軍,還是在海軍,皆有其占據中堅位置,再者說,能進入軍中的趙氏子弟,那皆是通過趙宗武精心挑選出來的。
不存在說庸才占據高位的現象。
劉興祚的臉上,帶著笑意,虎目炯炯的說道:“本帥分兵七處,目的就是為了盡早平定慶陽府之亂。
雖然說這過程的確有冒進之舉,但你部麾下騎兵最多,且本帥親自坐鎮,目的就在于,一旦某部出現問題,你便可親率騎兵隊伍馳援。
毛文龍所部,此時已平定延安府流寇,根據他們反饋回來的軍情來看,盤踞在慶陽府的流寇,或許在人數上占據一定優勢,但是論戰力卻遠不如我軍!
征討流寇,三分靠打,七分靠震!
這流寇不比建奴。
他們多半是為了糧食,才屈身到造反者淫威下,所以只要把領頭者全部干掉,那么我軍便能不戰而勝!”
對于鎮壓反叛勢力,劉興祚這心中最有數了,早先在跟隨建奴期間,他就是鎮壓的先驅者,只不過那時是鎮壓的野人,現在鎮壓的是活不下去的流寇群體。
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誰都有年輕的時候,所以說犯錯誤,能改,那就值得原諒,如果明知錯了,卻依舊不改,那就不值得原諒!
趙宗寶點了點頭,了然道:“原來如此,末將這心中還在擔心,我軍此番分散的這么開,如果說當地流寇裹挾流民沖擊我部,屆時便不好鎮壓。”
其實趙宗寶的這種想法也是對的,但是到了劉興祚這種程度,他所考慮的就不單單是這些,再一個,之所以他前往趙宗寶部坐鎮,那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點撥點撥這個有天賦的年輕人。
領兵打仗,其實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固然說在戰爭學院,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但是有的人晉升快,有的人晉升慢,這就是那一絲天賦在托底。
而趙宗寶就是那種有天賦的,但是考慮的范圍,總是局限在某一點,不會從大局去考慮問題。
或許這與他擔任營游擊,不需要過度思考其他有關吧。
但對于這樣的好苗子,劉興祚還是很愿意點撥的。
當然這也與趙宗寶的身份,有那么一些的關聯吧。
畢竟定國公趙宗武,現在基本上已不領軍打仗了,但是這軍中若是能有本家子弟,在中間維穩,那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劉興祚笑著講道:“考慮戰情,不能簡單的從眼前思考。
你要懂得,此戰我們要拿到怎樣的戰略要求,要知道應該取得怎樣的水準。
唯有把這些都考慮其中,那么你才能真正打贏,打漂亮一場大型戰役。
要知道此次剿滅慶陽府流寇,不過是國公爺主導的大型戰役,其中的一個小環節而已。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一個小環節搞定好!”
聽完劉興祚的解釋,趙宗寶這心中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