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點頭道:“國公爺所講,下官心中明白,只是就眼前的局勢來看,誰能入選陜西十二執政官?”
盡管說現在的陜西,還不能配齊十二執政官,但是該有的骨架基干還是要有的,不然就眼前這種形式來說,單靠盧象升一人必然是不行的。
“根據本公的考慮,此次隨你前來的馬士英、溫體仁可入選,至于剩余的人選,本公這心中還有些猶豫。”趙宗武講述著自己心中的想法:“雖然說在這段時間,也有一批不錯的官吏,但是本公這心中,總是有些躊躇。
盡管在這中間,不乏精干之輩,可另一方面他們心性尚未穩定,在某些見解上,必然會十分激進。
可是就陜西的民生建設來說,它需要的并不是激進,而是溫和的改進,本身陜西爆發出來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因為過于激進而導致的。
所以說我們要改變的,就是這種病態的快節奏,從而做到把這種病態的快節奏,給徹底的慢下來!
只有把節奏慢下來,才能從根本處,去解決實質性問題。”
盧象升點頭道:“現階段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說想要真正解決這種情況,那么就需要從此刻開始,甄選并培養相應的合格官員。
其實在下官心中,一直有個想法,既然國公爺能在遼東,組建起來一支專門培訓武將的機構,那么為什么不能培養出一支專門培訓官員的機構?
雖然說進駐地方的官員,是經過重重選拔出來的,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考驗,很多都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才行。”
其實就這件事來說,盧象升的提議,是非常理性的,而在這段時間,趙宗武他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先前他的確在遼東,成立了相應的培訓機構,但那多是基于對軍中殘疾將士,從而做的基層官員培訓。
可這樣的官員群體,終究只是代表著小部分、低層級的官員,盡管說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批優異官員進駐核心圈,但那終究只是很少一部分存在。
如果說趙宗武他,想進一步加強并夯實,陜西地方的核心統治,那么組建起來一批,優異的中高級官員群體,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先前是遼東的情況特殊,現在又有陜西這一情況出現,那么趙宗武他就可以,順勢做成這件事。
就這樣。
趙宗武他在與盧象升,詳細商量了諸多問題,便制定了相應的培訓體系,同時也仔細篩選了,可以進入到陜西核心圈的官員預備人選。
在不知不覺間,趙宗武的身邊,也團聚了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麾下,先前的虜獲培養,在經過長時間的洗腦后,終究化作了最終的認同。
這一點對于趙宗武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