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存在著鷹派、鴿派,尤其是對軍隊來說,這樣的劃分就顯得尤為明顯,可唯獨在趙宗武麾下卻成了例外,拋開其他軍種不提,單單是華夏海軍,尤其是馳騁在海外的海軍本部的海軍將領,那一個個都是堅定的鷹派。
其實想想也對,一大群人拋家舍業的前來異國他鄉,那不就是為了能夠賺取到應有的那份功勛戰績,為以后的家族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前提,執掌海軍本部的曹文詔,才敢在前景不明的前提下,率領聯合艦隊群,雄赳赳氣昂昂的越過重重阻攔,閃擊馬六甲海峽,并且在攻占馬六甲海峽后,還主動迎戰三十九次,這才最終使得馬六甲海峽最終落入到他們手中。
曹文詔聽后,搖頭道:“暫時沒有這個必要,第一季度的戰報詳情已經傳遞上去,國公爺在看過我海軍本部的詳情后,必定會做出相應的決定。”提到這里,在曹文詔的眼神中,閃爍著幾分崇拜之意。
信仰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在人思想中真實存在。
對曹文詔、周遇吉他們來說,隨著他們在各自領域創立屬于自己的名號后,在他們的心中,對于趙宗武的崇拜之意卻愈發強烈,盡管說在這最少六年的時間內,他們之間沒有很多次接觸,但是趙宗武提出的海軍發展理念,使得他們麾下海軍能夠不斷的壯大。
距離,永遠是考驗一個人內心的根本。
面對蒸蒸日上的海軍勢力,趙宗武只從兩點做到把控,一來是對他們給予絕對的信任,二來是不斷遣派優秀的學員加入到海軍勢力中。
戰爭學院作為最大的將領培訓基地,通過四年近乎洗腦式的培訓,使得從這里出來的將領,皆是最忠誠于趙宗武的存在。
并且能被戰爭學院選拔進去的將領,那無一不是佼佼者,而能從這里走出來的將領,那更是經歷了層層艱辛。
進戰爭學院難,出戰爭學院更難!
鄭海年紀輕輕就能當上海軍本部的參謀股股長,其就是畢業于戰爭學院,并且還是同批次的執牛耳。
鄭海堅定道:“對!末將這心中有一種感覺,這一次參謀本署下達的軍令,必然有國公爺傳遞下來的思想,我海軍本部日后在南洋地域的部署,絕對會經歷天翻地覆的改變。”
“哦?”見鄭海這般預測,曹文詔這臉上卻帶有驚異,笑著講道:“能讓你鄭半仙說出這等推斷,恐接下來我軍有的繁忙了。”
不得不說曹文詔、鄭海他們的預測沒有錯,為了能夠保持海軍本部,在海外所取得的戰略優勢,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發展海軍本部的勢力,趙宗武可以說給予了曹文詔最大的信任與支持!
當成建制的艦隊群抵近,當源源不斷的戰爭學院學員輸送過來,當一批批嫻熟的工匠抵達,等待海軍本部的,就將會是一次徹底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