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宗武想要表達的意圖,被在場眾人猜到時,他們這心中皆震動不已。
盡管說有些時候,他們會因為從屬關系而變得糾結起來,但是從另一方面去考慮,他們對于趙宗武也多是真心實意的。
在他們中間,與趙宗武共事最短的也有七年之久,最長的甚至已經有十四年之久,在這么漫長的相處中,你要是說他們之間沒有情感,那絕對是不現實的事情。
人非草木。
陳奇瑜皺眉說道:“國公爺萬萬不可!此番遼東鎮雖說傳來了前線情報,但我部對于建奴的真實情況卻并不是最為把握,如果說對于建奴兵馬揣測出現了錯誤,如果參謀本署對于建奴出戰意圖推演出錯誤,若使得國公爺您因此涉險,那對于我部是絕對的不利啊!”
因為相處時間久的緣故,使得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袁崇煥、張壺、陳雄、周延儒、溫體仁、楊景辰;陳奇瑜、范天雄、洪承疇、祖大壽、丁悝、趙宗林、趙率教、李赟、孫祖壽他們,在平常時沒有太多想法,可真若是讓趙宗武身處險境,甚至于說趙宗武出現了任何意外,那么這個看似蒸蒸日上的勢力,恐會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
趙宗武看似在這十余年間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但是真要是細細羅列的話,趙宗武他做出的貢獻,還真是數不勝數的存在。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存在,才使得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群體能夠凝聚在一起,如果說真要是換一個人來做,他還真不一定有趙宗武現在做得好!
而能讓一個五湖四海的群體凝聚在一起,除了說當今皇帝外,貌似其他人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吧。
盡管說在場眾人中,這心中多少還對大明心存僥幸,可是現實卻已經改變了他們治理下的地方,同時也改變了他們的內心,因此說趙宗武走向這最高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國公爺!您一定不要沖動啊!此次征戰不比征討流寇,這中間存在的隱患實在是太多了……”
“建斗兄說的沒錯,國公爺,此事絕不能這般草率的做決定!”
“國公爺……”
也是接著陳奇瑜的勸說,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等人皆向趙宗武躬身勸說起來,征討建奴歸征討建奴,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一定要親自前去征討啊,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絕不能這般輕易就下決定了!
看著神情亢奮的眾人,趙宗武語重心長的說道:“本公知道你們心中在擔憂什么,但是這一次本公想的很清楚,本公自遼東征戰算起,這已經是領兵的第十四個年頭了,而本公之所以有今天這種成就,其實不用本公多說,在場的眾人心中都要清楚。
因為遼東被兇悍的建奴霸凌,因為本公看不慣建奴的所作所為,本公身為堂堂華夏男兒,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同胞被人欺辱,自天啟七年到如今,算起來也算有九個年頭了,在這九年間,本公這心中沒有一天是輕松過的。
先前明明有機會一舉蕩平建奴,但是在此后因為種種原因,使得本公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付出那么大的代價,去征討遠遁到荒野中的建奴勢力,這一錯失戰機,就使得本公九年未能將建奴一舉鏟除!”
說句實話,在趙宗武的內心其實是有些后悔的,因為在代善領兵遠遁奴兒干都司的時候,如果說那時候他能夠咬緊牙關,就算是拼盡一切也要鏟除建奴勢力,那么就不會有現在這種局面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那時候趙宗武真要這么做的話,恐還真不一定有今日這等成就。
畢竟這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存在。
有時候這戰爭,不過就是政治的延續罷了。
說到底那時候的趙宗武,只不過是一位主宰一方的地方大員,在他的頭頂上還有著眾多大山,盡管說他那時候是大明侯爵,平遼侯,可有些事情也絕非是他所能全部做主的。
如果那時的趙宗武,能夠擁有今日的權勢,恐此刻的大明旗幟,恐早已易主了……
只可惜這世上不存在那么多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