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觀察后發現,真要是對比征討流寇、蠶食大明疆域,征討建奴、對外擴充疆域,這兩件戰略部署這么一對比,反而是后一種更能加快麾下官員、武將對于他的那種認同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眾人見到一方強有力,一方軟短挫,當心中的失望不斷積攢后,那么最終放棄也就成為了必然。
趙宗武在沉吟片刻后,微皺眉頭道:“以前的事情就不再提了,如今我們就站在我部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現如今的九邊皆處于整飭的關鍵階段,這中間的遼東鎮更是囊括了諸多發展部署,不用本公多說其他,你們在場的心中都清楚,如果說遼東真的在這一場戰斗中,會出現任何的閃失,那對于我部后續執行的計劃,將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
這并非是本公不相信你們的能力,而是本公想要一戰鏟除建奴這一威脅!可若是想一舉鏟除建奴大軍,恐沒有十余部軍團參與其中,那絕對不是一件能夠輕松解決的事情。
再者說想要滅掉一國勢力,這中間還蘊含著許多因素,統籌十余部參戰軍團,具體的戰略部署,協調地方供應軍隊等等!如果不讓本公親自出面,恐……”接下來的話,趙宗武并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在場眾人心中皆已知曉此事的重要性。
有了這樣的基調后,接下來趙宗武他們需要探討的就是如何抽調兵馬,如果在抽調兵馬出戰的前提下,確保九邊沿線不出現任何的意外。
并且在這樣的基礎上,九邊沿線還要具備自我保衛,自我反擊,主動反擊等諸多可以調控的行為。
這樣的探討一直進行了一天。
也是基于這樣的前提,最終由定國公府出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為確保前去漠南地區征討建奴的順利,九邊帥府將分為剿總帥府、留守帥府兩部,其中剿總帥府以參謀本署、宣撫本署、統籌本署為主體,陳奇瑜、范天雄、丁悝隨行,留守本署以監察本署、戰備本署、保密本署為主體,抽調洪承疇、祖大壽入剿總帥府。
自此征討建奴的中樞就明確到了剿總帥府麾下,而統籌后方軍隊穩定的就移權到了留守帥府麾下。
高級領導核心明確了,那么奮斗在第一線的中高層核心也必須要明確。
為了確保此次戰爭能夠取得最終勝利,趙宗武最終決定抽調薊州鎮總兵官馬世龍;宣府鎮總兵官祖大樂;太原鎮總兵官毛文龍;延綏鎮總兵官劉興祚;雷神鎮總兵官王世欽參與此番戰斗。
上述邊鎮管控皆交由撫軍使暫統。
同時也抽調耿仲明所部、王來聘所部、徐彥琦所部、劉興邦所部、賀人龍所部、猛如虎所部、虎大威所部、高杰所部、劉光祚所部、陳光玉所部、李隆所部、徐純仁所部、董用文所部、王國樑所部、楊嘉謨所部,共計十六部軍團,不算上輔兵有近三十萬眾,若算上輔兵恐將達到五十余萬眾!
這還不算上駐守遼東鎮的尚可進所部、陶國祚所部、孔有性所部。
啟用如此規模的軍隊,稍有不慎,就會讓趙宗武陷入到萬劫不復的境遇,因此他比任何人都要小心謹慎!
此戰如果能夠完美取得勝利,那么整個華夏地域將不會存在任何敵手!
可如果此戰最終失敗,那接下來的境遇就真的不好說了!
因此這對于趙宗武來說,是一場絕對不能輸的戰斗,能讓趙宗武這般正視對待,那大清國主代善,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就此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