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些派系之分,是對那些有野心的人才會區分的,主要是張維賢他們為了掌握趙宗武麾下勢力,為了能拉攏麾下將領,才搞出來的這些。
而在趙宗武麾下內部,對于這些派系之分根本就不看重。
他們的一切都是基于自身實力,如果說你本事足夠強硬,那么你就是最牛掰的,如果說你本事不夠強硬,那么不好意思,你往后靠邊站著吧!
并且在趙宗武有意識的塑造下,其麾下將領根本就不注重這些派系之分,也可以說之前曾經有過,但是在趙宗武的嚴厲懲罰下,不得不讓那些有這些抱團想法的人徹徹底底的給斷掉了。
在勢力發展的初期,如果內部就存在這樣的內部斗爭,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到內耗上,那么這支勢力就不會有長久的發展。
至于說問鼎華夏地后,如果說不存在內斗的話,這反而又是另外一種奇怪的現象的。
只不過每個階段必須要有每個階段該有的事情,超出這一階段的事情,那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這一點本帥心中當然知道。”馬世龍笑道:“此次本帥叫你們過來,那就是為了我軍在奔赴遼東的過程中,如果說遇到了種種麻煩,我軍該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應對,現在形成一個大體的方案,這對于我軍后續進駐遼東有著必要的好處!”
作為總兵官一級的將軍,馬世龍的這一想法,明顯就比較超前,他這可以很好的避免很多大的麻煩。
董用文應道:“馬帥這樣策略極好,他可以大大降低我軍在奔赴遼東時,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對于這樣的觀念,耿仲明、劉興邦、莫與京、王則古、江應詔這心中也很是贊同。
可是就在眾將想著深入探討時,一封來自趙宗武的親筆加急調令就傳達了。
因為科爾沁地域接連出現的超常規戰事,這使得遠在宣府鎮的趙宗武,決定以最快的速度掩蓋他要用的殺手锏。
王國樑所部盡管說尚未抵達薊鎮,但是大軍開拔畢竟還是會耽擱一段時間,所以說在馬世龍他們領軍被秘密運輸后,王國樑所部也會恰巧趕到薊鎮。
盡管說這等強度的行軍模式,必然會造成麾下將士的不可逆傷亡,但是因為馬世龍所部這一殺手锏實在是太過于重要了,所以說適當的一些傷亡也是可以承受的。
這也是趙宗武當初為何會猶豫的關鍵點,但是眼前的局勢有變動,他也就必須狠下心來才行。
當馬世龍真正看到自家國公爺的想法后,他的心中滿是震動,因為這封調令僅僅只是讓他一人開啟,所以說這里面的內容,他沒有讓其他人去看,同時這心中也是滿滿的感動。
士為知己者死。
既然自家國公爺對自己這般信任,那么自己必然不能辜負了國公爺對于自己的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