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河衛。
“主子,今日我軍麾下又死了兩百七十一人。”多倫骨眉頭緊皺,躬身朝著多爾袞行禮道:
站在城墻上的多爾袞,眉頭緊鎖的眺望遠方,聽著多倫骨講述的這些,語氣略帶低沉的說道:“算上這段時間的折損,我軍已經凍死、餓死了八千六百七十八人!再這樣下去不行!此番對于我軍造成的士氣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作為原征討科爾沁地域的兵馬,自從多爾袞被莽古爾泰、范文程他們,用計給‘逼出’,去做誘惑遼東明軍的引子,年輕的他就開始了銳變歷程。
短短月余的時間,便讓曾經滿不過兩萬余眾的兵馬,順勢擴充成了一支擁有七萬余眾的混編大軍。
盡管說在科爾沁地域,莽古爾泰、岳托他們所領兵馬,受到了異常嚴重的損耗,但是在這過程中,多爾袞卻經歷了旁人從未經歷過的快車道。
因為是被莽古爾泰他們當做誘餌在用,所以說多爾袞也是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這也使得他依照著科爾沁地域為中心,將整個觸角開始蔓延到漠南地區,這也使得他在對戰游弋的過程中,開始不間斷的積累力量。
不同于代善那種分類別的掌軍方式,對于自己在草原聚集起來的兵馬,多爾袞采用的是以血脈樞紐為中心的掌控方式。
以自己麾下的兵馬作為骨干,讓那些虜獲進來的草原騎兵作為填充,用仇恨誘導的方式,使得他能在短時間內,凝聚起來這樣一支七萬余眾的大軍!
當遼東明軍麾下的,漠南前沿指揮部、科爾沁前沿指揮部,兩者匯合一處,打得莽古爾泰他們在科爾沁地域無法立足,被迫真能率領大軍回歸龍都時,多爾袞并沒有跟隨莽古爾泰他們回歸龍都,而是就近選擇了木蘭河衛作為駐扎地。
因為通過這段時間的征戰,也讓多爾袞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對于大清當前所遭遇的經歷,在他的心中表示很不樂觀,因為根據他對于遼東明軍的了解,對于趙宗武的了解,此戰趙宗武他們,肯定是不會平白放過,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依照多爾袞的想法,單單是一處化外之地,遼東明軍就敢投入這樣的兵馬,前來跟大清精銳對壘,那么在博弈的過程中,作為執掌遼東明軍的頭號人物,趙宗武肯定不會放過這次反擊的戰機!
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說多爾袞這心中,就表現的異常難安。
一方面多爾袞對于代善、莽古爾泰之流,這心中其實都非常的厭惡,因為在他心中很清楚,代善他們都是把他當做可利用的對象,為的就是能給自己的實力添磚加瓦,另一方面因為從小在自家父汗身邊長大,也使得多爾袞他在骨子里,對女真這個族群是格外的認同,這就是族群的認知力量!
在征戰科爾沁的歷程中,隨著麾下兵馬的不斷增多,也使得多爾袞的內心深處,慢慢開始滋生出曾經不曾有過的想法。
如果說這大清由他帶領著前行,是不是就會變得更好?
或許在一些人眼中看來,多爾袞能有這樣的想法,那不過是年輕氣盛的一種表現罷了。
但人家多爾袞也的確有這樣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