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徐寧魯達近乎崩潰,只等張子文一聲令下就要斬了這“楊家逃將”,可惜張子文只是冷眼旁觀著,而沒有任何命令。
“公子,他們目的曖昧。沖紅葉觀去,像是想把我等冒死而繳獲的神臂弓接管,功勞不功勞什么的不說了,興許還面臨被他們抹黑!我等提著腦殼辦差,但是整個案件有被顛覆的可能性!”
徐寧急忙抱拳建言。
張子文遲疑頃刻鐵青著道:“這我知道。”
又道,“楊守威的命令總體沒毛病!廂軍歸屬中書門下系列后,這屬于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暫時沒有協議對應這事件。雙方對于交戰規則的把控模擬兩可,涉及人數如此眾多,真不能簡單粗暴的定論為不聽勸阻就是叛軍。否則一但控制不住就是雷霆事件,除了毫無意義的死傷眾多外,真正的敵人會嘴巴笑歪,更讓他們有機會渾水摸魚。”
很意外,這就是張子文的臨時總結。
包括楊守威在內的殿前司系軍官們高興了起來,很受鼓舞。的確士氣高漲又受寵若驚,覺得跟著張子文辦事是值得的。
眼見湊效,張子文趁熱打鐵力挺楊守威,“廂軍是兄弟軍,同屬大宋軍伍系列。關于他們的問題要客觀對待,不能簡單粗暴一刀切。在有近一步突破和籌碼前,楊守威的建議沒毛病,咱們要認清形勢,盡量避免和廂軍碰面。就算真因不可抗力遇到,也要保持克制與冷靜,盡一切可能避免沖突。”
楊守威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有些尷尬。張子文用詞“楊守威的建議”而沒提命令,已經是較為緩和的點明殿前司不具備軍令管轄權。言下之意,下次再有不通過指揮部就發布命令的事,就不太好處理。
人貴有自知之明,楊守威還算機智,于是故意低著頭,默認受教。
老楊的表現張子文還算滿意,再次提高聲音,“新情況就需要新策略解決。從這事件證明我不是神,會有沒想到的情況,會出現錯誤。遇到情況遇到錯誤是正常,我要再次強調,不要為了面子去掩蓋自身錯誤而硬著頭皮上,要認清形勢及時糾錯,著眼于解決那些當下能解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暫時擱置。我是這樣的心思,你們也這樣想時就叫同心。我體恤理解你們,你們為我沖鋒陷陣就是協力。將士同心協力,就能打贏戰爭。”
“現在不要去管紅葉觀的人以及那批神臂弓的問題,張叔夜大人暫時能頂得住。處于一場戰爭中,事實上各自都有陣地,頂不住也要頂。做事一定要抓重點,可做可不做的事一定不做!當務之急,除絞殺張懷素系主要骨干外,重中之中是找到《百官見聞錄》。那么我虎文保證這次就不會輸。”
說到此處,雖然沒看到這些大頭兵的神氣和殺氣,沒那振奮人心的整體立正場面,但反響還可以。且不管忽悠也好套路也罷,總之他們越來越信張子文了。
效率和士氣明顯提高了不少,軍伍密集調動,人來人往四處找線索,鉆地下管網,全都如同勤勞的小螞蟻在奔忙。
等周圍的傳令兵紛紛離開后,楊守威才低聲道,“公子,張懷素系專門隱藏的東西,區區一本冊子要在東京城找到無疑大海撈針……”
張子文淡淡的道:“蠢!如果僅僅是一本冊子,那叫地攤文學而不是《百官見聞錄》。張懷素心思這么周密又膽大包天,經營這么多年,涉及如此多的權貴公卿黑料,絕不會僅僅一句話。一定是時間,地點,涉及人物的性格,職務,旁證,傳說,前因后果等等前后呼應,形成邏輯嚴密。”
“只有這樣,就算不是直接鐵證也會是有足夠說服力,它才能成為威脅人的存在,哪怕是權傾天下的蔡相公也要對此投鼠忌器。要做到我說的這些,它怎么可能只是一本冊子?恐怕一個官員就需要專門‘立傳’一冊、甚至多冊。”
最后總結道,“要找的東西會是幾大箱子。又基于書籍特殊性,保存書籍的環境有諸多要求,找到的可能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