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想購買鏜刀的,想從其他地方定制齒輪啊,連桿啊什么的,但是被老羅他們一頓忽悠說“你要是信我的話,千萬別用其他的定制云云”,最終還是大量購買了老羅他們的東西。
大抵就是這樣的形式。許志先對這些不明覺厲,卻神奇的在于,險些被自己屠刀一揮砍掉的這些企事業,現在竟是成為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全部在此番的博覽會中出盡風頭,紛紛卷入了大量的訂單利潤!
“這絕對不科學,眼看著這些奇技淫巧的產值,已經超過了銅礦!”
這是讓許志先高興也心口疼的地方。
照這樣下去最多到下半年,銅礦的產值對海軍來說,根本就連毛都不算一根。
果然大魔王的話又兌現了,當時他說:將來礦挖完了也不怕,只要有手藝,我們只會過的更好。
之所以會心口疼是老許覺得存在感很差,為啥他張子文就能絕處反擊,為啥他總是對的?
張子文是對的,一定程度證明許志先就錯了。
許志先倒也不是錯了不認的性格,只隱約有預感,海軍正在超出自己的控制,興許……大魔王真會復出吧,自己總歸會因能力不足而屈居在他的陰影下,并且是永遠。
局座的威力,甚至強大到一定程度能讓敵人妥協。
在博覽會期間,集體所有制的礦業部也大出風頭,他們自主研發的礦石傳送帶總成看著簡單,技術含量非常充足。于是他們迎來了一個奇怪的客戶:姑蘇銀號。
慕容蕭華親自到場,對礦業部下單了三套傳送總成,原本以為海軍礦業部不會接單,但很意外,有錢賺他們哪管這么多,已經高調接單。
實在是最近兩個月很反常,已經很久沒有關于蔡京的消息。
不但沒人議論,就連各種文件、公開的文告等等,最近基本沒見過任何一份有蔡京的簽字。大抵是因業務不同由其他三人代簽:劉逵,左丞張商英,油丞吳居厚。
到底什么原因也沒人議論,各自都在心里猜測:恐怕物極必反,整倒趙挺之后沒了不同聲音,加之老蔡他幾次得罪皇帝,趙佶哪怕貪玩,聽說最近參加朝會的頻率提高了。
又看這段時間的形式,像是已經默認上月升中書侍郎的劉逵代理主持工作,左右丞監督并輔助政務。
基本上在有心人看來這只有一種解釋:蔡京藥丸。
之所以沒有立即傳出罷相消息,一是因為,這在體制上算是超重大事件,不能隨便決定。通常需要等一個標志性事件,昭告宗廟,昭告社稷,才具有舉國的說服力。
二一個,皇帝畢竟為人相對和氣,過得去的時候,皇帝真不太容易拉下面子來懟曾經的好友。
如果這個半冷藏期間真出現標志性事件,倒蔡京的噴子們借機一擁而上對皇帝逼宮的話,蔡京肯定要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