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這句話,徐遠明的反應比陸舟更大,一臉驚訝的看向了他。
“我還以為陸教授對國際局勢一點研究都沒有。”
看著徐遠明驚訝的表情,陸舟輕咳了聲,說道:“有沒有研究和了不了解是兩碼事兒,有些事情我不是很感興趣,但并不意味著我不懂。”
徐遠明笑了笑,說道,“是這樣的嗎?不過您只猜對了一半。登月計劃確實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這一點是沒有任何虛假的。不過在作出這一部署的同時,我們也確實對這一部署寄予了其他的期望。”
說到這里,徐遠明換上了認真的神色,繼續說道。
“目前根據我們的了解,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在內等國家已經確定了明確的技術路線,開始推進各自的可控聚變示范堆工程。目前他們的進度我們暫時還無法得知,但正如你說的那樣,只要拿出足夠的決心,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他們就會追上我們的腳步。”
“出于戰略層面的考慮,為了牽制我們的對手,長老院經過會議討論,決定在推進國內聚變堆建設以及跨區域電網項目的同時,將我們的對手拉進新的戰場。”
陸舟:“這個戰場是太空?”
徐遠明鄭重點頭:“沒錯。”
所有的線索串聯起來,陸舟總算明白了高層真正的用意。
信息時代沒有任何技術是能夠永久保密的,以西方國家在前幾次工業革命中積累的底蘊,追趕的時間或許用不了太久。
在清楚技術無法永久保密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華國自然是希望能夠延緩其它國家獲取這項技術的時間。
將對手從一場競賽中拉到另一場競賽中,毫無疑問便能產生這樣的效果。
也正如徐書記說的那樣,從長遠的未來考慮,登月是必要的,但并不迫切,或者說迫切的不是登月工程本身。
這項舉措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在月球表面印上華國人的腳印,而是為了牽制歐美俄等國的戰略重心。
如此來說,這大概算是一招陽謀了。
估計到時候會配合二代聚變計劃的高調立項,打出一套關于氦三的組合拳。
而事到如今,陸舟也總算是明白了,他提出的建立東部產研聯合體的建議以及對二代可控聚變技術的規劃,之所以能如此迅速且高調的得到通過的原因……
這個戰略牽制的策略,恐怕自己還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高層便已經開會討論出來了個大概。
高啊。
實在是高……
雖然有種被當槍使了的感覺,但陸舟還是忍不住在心里這么贊嘆了一句。
當然了,這招雖說有它的高明之處,但想要達到戰略牽制的預期卻并不容易。
以華國目前的火箭發射水平,仍然還在追趕美蘇60年代的腳步,即便NASA的航天項目被國會一砍再砍,想要趕超老牌航天大國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說白了,在把人送到月球上之前,就算你喊著要搞太空戰略,要開發月球資源,為二代聚變工程鋪路,哪怕NASA假惺惺地配合你一起對著國會老爺們唱戲這出戲,別人都不一定搭理你。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