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不是他們不想。
純粹是不敢罷了……
……
和埃克森美孚就實驗室轉讓達成了協議之后,陸舟便前往了金陵高等研究院。
先前和伍茲的那番說辭倒不是他編出來的,一會兒他確實有研究上的事情要處理。
大概就在半個小時前,送到田灣核電站那邊做過模擬實驗的樣品和鑒定結果被一起寄了回來。此時此刻,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趕回研究所,看到第一手的實驗資料。
從市區到高新技術與安全大概有四十多分鐘的車程,當那輛黑色紅旗開到研究院外面時,天色基本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周圍的寫字樓也是黑黢黢一片,不過研究院的大樓倒是依然零星亮著一些燈火。
松開了安全帶,陸舟看了眼把汽車熄火的王鵬,隨口說道。
“你要不去吃點夜宵?我這邊的事情搞定大概等到十二點后了。”
“不用了,我就在附近抽幾根煙好了。”
“那行吧。”
陸舟也沒再說什么,下了車之后,便往研究院的方向走去。
穿過了門禁,上了電梯。
當他抵達實驗室的時候,盛憲富和李昌夏教授幾個已經在實驗室里。
從他們臉上的表情來看,情況似乎并不樂觀。
不過,陸舟還是問了句。
“結果如何?”
盛憲富嘆了口氣:“您自己看吧。”
從他的手中接過了幾張還熱乎著的打印紙,坐在了實驗室的凳子上的陸舟,對著那份實驗報告仔細地研究了起來。
然而越是往下看去,他的神色也是愈發的嚴峻。
正如他從幾名研究員臉上表情中讀到的那樣,實驗報告反饋出來的數據確實并不理想。
中子輻照損傷倒還算良好,LPC-1材料本身的自修復性和對中子射線的透過性就相當不錯,算是完美的反應堆材料。
然而問題不是出在中子輻照上,而是出在了散熱上……
“脈沖點火的思路或許是對的,但熱堆積的問題卻是個大麻煩,”看著半天沒有說話的陸舟,盛憲富嘆了口氣說道,“如果采用慣性約束,我們的材料就必須與上億度的等離子直接接觸。哪怕堆芯中心部位參與反應的反應物很少,對于反應堆本身來說也將產生不小的負荷。尤其是,在太空中我們恐怕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排掉這些熱量……”
太空雖然溫度很低,但因為接近真空,沒有空氣或者水可以作為異相介質來帶走熱量,只能以熱輻射的形式散失熱量。
以聚變產生的熱量而言,如果無法將熱量及時帶走的話,輕則損傷元件,重則航天器整個燒毀或者說解體。
這不僅僅是可控聚變電池的問題,也是幾乎所有航天器存在的問題。一般而言解決的辦法是增加散熱板,通過提高表面積的方式來加速熱輻射。
然而對于核聚變來說,散熱板帶走的那點熱量,顯然是杯水車薪……
思索了很久,李昌夏教授嘆了口氣道:“如果能讓可控聚變緩慢進行就好了。”
聽到這句話,盛憲富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你干脆說不如讓可控聚變能在常溫下進行就好了。”
冷核聚變。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曾經轟動一時,然而最終被證明是一起學術造假,由美國能源部組成的22人專家團的調查為整個事件蓋棺定論。
雖然直到現在一直有人宣稱自己解決了常溫下核聚變的問題,但無一例外最終被證明要么是數據測錯了,要么是蓄意造假。
不管冷核聚變未來能否實現,至少現在它是不現實的。
不過李昌夏教授的那句話,倒是引起了陸舟的注意。
如果能讓它的反應慢下來,留給堆芯足夠的時間,將熱量通過熱交換系統傳遞到發電部件或者是直接扔出航天器外,這條思路似乎是可行的?
只不過,該如何實現這一點,陸舟暫時一點頭緒也沒有。
討論一直進行到了深夜。
看了眼墻上的掛鐘,陸舟開口說道。
“時間也不早了,會先開到這里吧。”
現在已經是十二點了,時間已經不早了。
就算在討論下去,估計也討論不出來什么結果。
而他自己,也需要時間去思考,為整個課題找到一個行之可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