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路的軍馬不過百人,分兩排站定。第一排手持重盾短矛,軍容齊整,臉色肅穆,后面又有一排軍馬,手持長弓,皆已張弓搭箭,冰冷的箭頭齊齊對準了曹操為首的一眾追兵。
皇甫嵩便縱馬立于弓手之后,須發雖白,雙目卻是銳利如隼。
“皇甫嵩奉命護衛天子西遷,越界者,死。”
阻攔在曹操和王一元面前的,正是知名愛國人士、黃巾之敵、一代名將皇甫嵩。
皇甫嵩乃是用兵大家,手中軍馬絕非之前那些一邊潰退一邊還有驅趕著洛陽居民的董卓軍士兵所能相比。
“師父?!你怎么……”
皇甫嵩戰功彪炳,聲名顯赫,算的上是漢帝國頭牌統帥,只是后來帝國動蕩,皇甫嵩一直南征北戰,王一元幾次想要上門拜訪,都沒有見到人,沒有想到,最終兩人的見面,卻是在這兩軍對壘的戰場之上。
“嗖!”
又是一箭,正射在王一元剛剛準備邁出的腳尖之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這就是所謂忠臣的悲哀。
無論如何,劉辯仍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他的一紙詔書無論對于董卓還是袁紹都不過是放屁,偏偏對于這些仍然忠誠于漢室的老臣,接到詔令,仍然會屁顛屁顛地披掛上陣,為這大漢燃盡最后一點骨血。
即使,這大漢天子,不過是董卓手中的一副傀儡。
野外空曠之地,兵力以百人對數千,武將,皇甫嵩一人對曹操加夏侯淵。
還不算以王一元為首的一群跟著曹操前來追殺董卓的玩家。
縱使皇甫嵩手段如何通天,也斷沒有獲勝的可能。
“皇甫將軍,請讓開,我們的目標是國賊董卓,與其他人無關。”
曹操立馬于陣前,對著皇甫嵩大聲喊話,只是回答他的,卻是一支急速飛來的鐵箭,只聽“當”的一聲,正好撞在曹操的【倚天寶劍】之上。
“我說,向前一步者,死!”
說罷,只見皇甫嵩卻是目光灼灼,長弓抬起,遙遙指向遠處的王一元。
“戰場無師徒,守義,讓某看看,這些日子你到底有什么長進!”
——————
戰斗進行得很激烈,但并沒有什么懸念。
皇甫嵩作為兵法大家,手下士兵自然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銳,但即使是再強的士兵,也不可能在這空曠的大路上正面交鋒擊敗數十倍于自己的敵人。
更何況還是阻擊戰這種血肉磨盤。
這還沒有算王一元等跟隨曹操而來的
皇甫嵩是個董卓拖延時間用的炮灰——這一點,沒有人比他自己更加清楚。
皇甫嵩此時的官職是城門校尉,乃是董卓借少帝之名所征——原本皇甫嵩駐軍于扶風郡,手下有精兵三萬余,卻是被董卓不費一兵一卒盡數收編了。
說來可笑,堂堂城門校尉手中兵馬不過兩百,卻仍被董卓強令為大軍斷后,抵擋追兵一日,若是不成提頭來見——這擺明就是讓皇甫嵩去死。
但這命令詔書乃是由少帝劉辯親手寫下的。
不管劉辯寫下詔書時,是否有董卓在一旁虎視眈眈,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位出身將門的一代名將,從小便被灌輸了忠君愛國的思想,當他收到這詔書時,卻仍是恭敬地伏低身體,對著劉辯深深施了一禮,隨即長嘆一聲,便點齊了軍馬來到了這里。
不過半柱香時間,那百余個跟隨皇甫嵩前來的士兵已經盡數陣亡,只剩下皇甫嵩一人手持長槍,兀自在揮舞武器與夏侯淵一對短矛戰在一處,不肯罷休。
曹操這邊人實在太多了——夏侯淵乃是純正的武將,又正值當打之年,正面戰斗力可比皇甫嵩強多了,而邊上圍著一群手持長矛的玩家,專等著皇甫嵩被夏侯淵逼出破綻,便一矛直接捅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