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地處大漢極北,位于渤海沿海一帶,東濱渤海,南臨冀州,北接大荒,西邊則是并州。
如果戰事順利,公孫瓚的部隊會自右北平出發,一路向西,攻破漁陽、廣陽諸城,最終直取代郡。
事實上,由于黃巾軍的協助,第一步攻破漁陽,公孫瓚已經做到了。
而且是輕而易舉。
但……凡是都是有代價的。
比如說……袁紹。
冀州,鄴城,袁紹的府邸之內。
“公孫瓚……當真與黃巾余孽勾結?”
事實上,自從袁紹口頭上答應了王一元在劉虞與公孫瓚交戰時出手幫助,他便一直在關注著前線的情況。
公孫瓚勾結黃巾,這個消息委實有些驚人,即使是袁紹也必須再三確認。。
“屬下敢以性命為擔保,親眼所見,千真萬確。”
袁紹的臉色深藏在陰影中,看不清息怒——他沉吟片刻,卻是揮了揮手。
“罷了,你下去吧。”
計劃有變。
按照袁紹原本的計劃,他并沒有準備這么早起兵。
劉虞和公孫瓚兩邊打得越兇越好,最好是兩敗俱傷之后,袁紹再出來撿個便宜。
然而,公孫瓚和黃巾不清不楚地攪在一起,卻是觸碰到了袁紹的底線。
這是勛貴和貧民之間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為名門貴族,袁紹深知,若是這些泥腿子造反真的成了事,最痛恨的,便是如他這種大貴族。
既然這樣……那就打吧。
公孫瓚乃是自己那魚唇的歐豆豆布置在北方的重要棋子,能早些拔了……也好。
“傳令下去,公孫瓚不尊上命,勾結黃巾,罪無可恕……命顏良文丑速速點軍,與我出征。”
“諾。”
便如多米諾骨牌一般,有些事一旦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
劉虞請的援軍可不止袁紹而已——如果說,袁紹出兵乃是借機削弱袁術的勢力,那么異族首領,則是苦公孫瓚久矣。
每年,公孫瓚都會帶領騎兵殺入北地,劫掠人口,搶掠財物,他的名字在草原幾可以止小兒夜啼,殺掉的異族尸體壘起來幾乎可以壘成一座小山。
大家只是因為實在打不過公孫瓚而忍氣吞聲罷了。
現在……機會終于來了。
公孫瓚起兵攻打劉虞,這給了異族進軍的理由,而袁紹率先起兵,則確保了這個計劃的成功率——大家幾乎是一拍即合,便要讓這個煞星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系統公告:“袁紹勢力、鮮卑勢力、匈奴勢力、羌人勢力強烈譴責對公孫瓚的暴行,宣布作為劉虞勢力的盟軍加入戰場,對公孫瓚勢力正式宣戰,劉虞聯軍士氣大幅提升。”
士氣失而復得。
一時之間,舉世皆敵,四面楚歌。
除了東方的大海之外,西、南、北三面各有敵人殺來,連劉虞麾下總計超過三十萬的大軍竟是將公孫瓚的孤軍困在牢籠之內,就如一只巨鯤長大了嘴,準備一口將公孫瓚嚼碎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