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的變革都將面臨陣痛。
這一次由秦良掀起的變革中,老牌的玻璃制造企業就是那些要面對痛苦的人。
更新的、更好的、更強的新技術與新產品,不斷取代陳舊的、過時的,落后的舊技術與舊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許許多多多的人與勢力不斷的被時代所淘汰。
每一個人,都不愿意自己被淘汰。
每一個集體在倒下時,都會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
這便是時代更迭導致的痛,就像小孩子長個子時,膝蓋總會時不時感到隱隱的不適。
有時候這種不適微不可查,但有時候,又會讓成長中的孩子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秦良深知沒人愿意無緣無故的承受痛苦。
他一方面向國內其他玻璃制造企業發起并購;另一方面他則是不斷地親自出海洽談海外市場拓展;同時他也將目光盯上了一些分布于海外的跨國企業。
他做好了兩手打算,如果國內這些企業負隅頑抗,那么他就走墻外開花的路。
全球各地飛過一圈,他打算回國了,但安芝依然代表著秦良率領談判團滯留海外,四處接洽。
以秦良現在的財力,想買那普通人看似龐然大物的跨國企業,不要太輕松。
每天幾十億進賬,他會缺錢嗎?
可能我今天買不了,但等我掰一掰指頭,等個幾天,就能買了唄。
這一天,秦良的飛機降落在中海機場,他剛剛走出機場大廳,便見到以彭福生為首的一群企業家,正恭候著他。
秦良的步伐輕快。
彭福生等人這邊則心情沉重,壓力巨大。
打從一開始,在他們看到秦良推出了新產品之后,心里便拔涼拔涼的,他們當時便已經隱約預見到了今天,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這么兇猛。
秦良一次性把目光盯上了全國玻璃制造業排行前五的所有巨頭,一個都沒放過。
可這些企業要么是傳承幾十上百年的家族企業,要么就是如同彭福生這樣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打拼許多年帶出來的孩子。
哪怕秦良開價十分厚道,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自己帶出來的企業,本就是親手撫養大的孩子。
哪怕別人給的錢再多,不到萬不得已,也沒人想輕易的抽身離開。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們著實無法忽略秦良的要求。
見秦良走出來,彭福山一馬當先往前迎去,畢恭畢敬地說道,“秦總。”
秦良抬了抬眼皮,“哦,是彭總,我們不是約好在酒店見面嗎?怎么好意思讓各位來這里等我呢?”
秦良說的很是低調,但包括彭福生在內的所有人卻都有些驚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