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有闖勁或者不甘平凡的人,已經開始下海經商。
另一方面,社會又兩極分化,對這些下海經商的百般看不起,將進廠當工人看作是最有面子的事。
實際上呢,別說他們這些倒賣家電的了,就是有膽子上街賣炒貨,賣瓜果蔬菜的小商販,一個月賺的也是工人工資的好幾倍。
彎彎有個姓鄭的歌星,93年出過一首歌《大國民》。
其中有這么兩句歌詞: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
用不了十年時間,思想就會開始轉變,到時候別說普通百姓了,就連縣級與市級的領導們,也會有大批人選擇下海經商。
一切向錢看,向厚賺。
“你們八位,是漢東省的市級經銷商,算起來我們也打了兩個月的交道了。
最近有人跟我反應,每天二三百臺家電從漢東發貨,已經引起了上面的警惕。
我決定,改一改咱們的銷售方式,我想任命你們八個人為南方八省的銷售代理,每人負責一個省份,把人和貨散出去,這樣運作起來更安全些。”
林耀帶領著這些經銷商們,走在小漁村的海岸邊上,頭也不回的問道:“你們覺得怎么樣啊?”
“每人負責一個省份,下家再找下家,這個發展模式是正確的,只是不知道...”
山佛的代理商趙廣義,推了推自己的眼鏡,詢問道:“每個月我們能拿到多少貨,貨少了恐怕打不響招牌。”
林耀想了下自己的運送能力,又想了想南方八省的情況,開口道:“每個省級經銷商,每月不少于一千臺電視機。”
一省少說有二十幾個市,再算上縣級市和縣城就更多了。
一千臺家電分散下去,一個縣市也就分個十臺八臺,銷路只會供不應求。
“一千臺?”
眾人盤算了一下,少是少了點,不過用來打開局面也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以后他們的身份就不再是市級經銷商而是省級,每個人分管一個省份多舒服。
每月一千臺家電,只是眼下的供貨量。
未來,一千臺可能變成兩千,兩千可能變成四千。
1985年,唐國進行全國統計,電視機擁有數量將近1200萬臺,城市中平均每八戶人家擁有一臺電視,農村則是二十三戶家庭擁有一臺電視。
當然,這里說的是黑白電視。
1990年之前,黑白電視在百姓家庭生活中占比百分之87,隨后黑白電視的市場份額才逐漸被有色電視取代。
林耀從港島走私過來的電視,清一色的全是彩色電視,而且質量絕對過關。
別說用五年,就是用十年,一直用到1995年,這批電視也不見得比國產的彩色電視差。
要不然,他的走私家電也不會這么受歡迎。
現階段,一臺國產14寸黑白電視機的價格是500一800唐幣。
換算過來就是1700一2800港幣。
他走私的彩色電視呢,因為不含關稅,一臺只要1500唐幣,也就是5200港幣。
一個是黑白電視,一個是進口彩色電視。
傻子也知道該怎么選了吧?
這年頭,農村誰家要是有電視,半個村子的人都會來你家看。
誰家的電視要是彩色的,往門口一搬,隔壁村子的都會來。
這不是開玩笑。
一個村子,能有百戶人就不錯了。
村子小點的也就三五十戶,平均下來一個村才一兩臺電視。
放倒后世,那就是誰家買了奔馳寶馬。
甚至,奔馳寶馬的震撼力都比不上電視機帶來的震撼。
沒有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很難懂得當人們可以從小盒子里,看到83版射雕英雄傳時的沖擊。
你家有臺電視機,村里姑娘隨便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