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走后,李無極那起那塊碎銀子,低聲自語道:“加上這三錢銀子,就湊夠五十兩了。”
說著,李無極將床頭的一塊隔板打開,登時一片銀光在李無極眼中閃過。
只見隔板后面是一個暗格,里面堆了一大堆碎銀子。這些都是李無極這幾年悄悄積攢下來的月錢。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堂堂李家大少爺,何至于用如此手段積攢銀錢?
蓋因李無極雖為李家大少爺,卻在家中卻并不受重視,地位十分尷尬。若是不用如此手段,他根本就攢不下一分銀兩。
至于為何會這樣,那就說來話長了。
李氏家族現在雖然是濟水縣名門望族之一,但在幾十年前,濟水縣李家還不存在。李家真正開始發跡,是從李無極曾祖那一輩才開始的。
李無極的曾祖父李勇本是仙門弟子,后修道不成,下山歸家。靠著從師門學到的法術,才積攢起一份家業,并娶妻生子,開創了濟水李家。
因李勇下山時便已年近五旬,又闖蕩了十來年才在濟水縣定居,成親時已是花甲之年,因此只有李無極祖父這一個兒子。
李勇雖修道不成,不得不下山回家,并娶妻生子,但他一直沒有放棄仙道修行,平日里無事便整日修煉。但他畢竟資質稍差,又缺少資源,最終因為修煉時急功近利,傷了根本,在七十六歲那年撒手人寰。
李勇死后,李無極的祖父李豐繼承了李家家業。
李豐自幼便見父親修道練法,很是艷羨,一心想要踏上仙途。但他實在資質不夠,連參加了兩次道考,都沒有考過。李勇也因師門規定,無法將自身所學傳授給他。所以李豐一生都未踏上仙途。
李豐自己道途斷絕,便將希望寄托到了下一輩身上,甚至分別給自己的三個兒子取名叫李求仙、李近仙、李成仙。只是名字雖然取得一個比一個響亮,但李豐這三個兒子卻一個比一個不成器,沒有一個能夠通過道考,拜入仙門。
李豐失望之下,將家主之位傳給長子李求仙,并給他定下一門親事后,便離開了人世。
李求仙即李無極的父親,他所娶的妻子乃是濟水縣另一望族張家的嫡女。
李求仙和張氏成婚后三年一無所出,李求仙的母親田氏急著抱孫子,便將自己身邊的一心愛婢女嫁給李老爺為妾。
那婢女名叫春桃,便是李無極生母。她在嫁給李求仙后,不到兩個月便懷了身孕,懷胎十個月后,生下了李無極。
李無極剛出生時,因是獨生長子,在備受父親及祖母寵愛,很是過了一段幸福無憂的生活。但好景不長,李無極出生不過兩年多,張氏就懷了身孕,在李無極三歲時給他生了一個弟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