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間,學生低頭慚愧道:“院長,對不起,我的鑒賞能力,或許讓你失望了。”
“可以了……”
鄧少英點了點頭,也不責怪,反而滿意道:“該講的,你都點了出來。剩下的,那是職業評論家的工作,你看不出來,也正常。”
行吧。
學生心里松了口氣,功成身退走到一邊,朝幾個同伴擠眉弄眼。還好他機靈,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與此同時,鄧少英又繼續道:“你剛才說,不喜歡造型、夸張,劍走偏鋒的雕塑。且不提,這話對不對,但是也暗合了,現在雕塑界的一大弊端。”
“誒?”
幾個學生,包括一些參觀者,忍不住凝神聆聽。
能來藝術室參觀作品的,基本是對藝術、雕塑有興趣,或者本身就是從業人員。他們自然知道,鄧少英在業界的地位。這樣的人對于行業的見解,肯定比普通人認識深刻。
“這個弊端就是……”
鄧少英環視左右,鄭重其事道:“以奇、險、怪、異為理念,追求視覺上的沖擊上,企圖讓人看了雕塑,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嚴格來說,這也算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鄧少英的表情嚴肅:“因為在這種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琢磨著往稀奇古怪、偏冷夸張的方向發展。做出來的雕塑作品,也是以博人眼球、吸睛為主。”
“說白了,這是一條與常規、正統的雕塑相反的路子。”
鄧少英輕嘆道:“盡管這條路子,也算是比較便捷的成名之路,但是這路子很窄,更充滿了限制性。我可以確定,一旦新鮮感過去,肯定前途盡毀。”
“以奇勝,也須以正合。”
鄧少英娓娓而談:“所以雕塑前景,也應該以王道為主。”
“什么是王道呢?”
在眾人的關注下,鄧少英回頭一指:“這就是王道。”
“啊?”
一瞬間,旁邊眾人吃了一驚,有些震動。
“不管是材料,還是造型,以及作品傳達出來的思想深度,沒有任何冷門、奇絕的地方。”
鄧少英慢聲道:“但是大家觀看雕塑,卻可以通過它的形態、細節、感受其中的魅力。這是藝術的感染力,而不是單純的視覺沖擊,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你們要仔細的區分、品味。”
一群人錯愕,若有所思。
轉眼之間,就有人把鄧少英的闡述,上傳到了藝術論壇中。主要是他講話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偷偷錄了像。
音頻發布,點擊率爆漲,然后一堆的評論。
“有這么厲害嗎?”
“是不是恰爛錢了,帶我一個。”
“沒瞧出來,這東西有什么感染力……”
一些新入行,不知道鄧少英是誰的,持懷疑的態度,然后就被教做人啦。一群人輪翻上陣,嘲諷得這些人不敢冒頭。
當然,嘲諷只是順帶的,更多的人則是受到鄧少英的影響,開始認真研究青銅雕塑。
這雕塑看似普通,就是一個赤著身,仿佛猿人似的肌肉壯漢,坐在一塊石頭上,五官表情痛苦,緊鎖眉頭。左手搭在膝蓋上,右手側是墊著下巴,一幅思考人生的模樣。
雕塑名字,有點兒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