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放心。”
在眾人怒目下,鄧少英笑得更開懷:“白葉的作品,也沒有那么的簡單。這懸崖布景,只不過是‘幕布’,現在噴灑水花,就相當于把幕布揭開,讓大家欣賞真正的雕塑。”
“什么?”
聽到這話,一些人目光凝聚,充滿了警惕之色。他們才是雕塑家之中,最有覺悟的存在。
他們才不怕懸崖、階梯是雕塑呢。
這形狀的東西,再怎么有韻味,再怎么貼切雕塑展,再怎么得到專業評論家的肯定,也不可能得到大眾的認可。
因為這樣的作品,有別于大眾對于雕塑雕塑的認知。在普通人的眼中,雕塑可以千奇百怪,可大可小,但是絕對不可以,脫離他們對雕塑的基本印象。
在普羅大眾認知中,估計只有通過雕刻或塑造出來的東西,才稱得上是雕塑。
沙子堆積的東西,水花一沖泡就沒了。
這叫雕塑?
一些雕塑家,常年與顧客打交道,早摸透了普通人的心理想法,所以壓根不擔心這新形式的“沙雕”。
相比之下,他們更擔憂,隱藏在這層“沙雕”之下的東西,或者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白葉的處境,還想著翻盤的話,肯定要有七八成的把握,才會冒險嘗試。
不然的話,嘗試失敗了,肯定徹底淪為笑柄。
一方面是及時抽身而去,另外一方面是冒險一搏。如果沒把握,誰會選擇后者?
明白這一點,一些人難免焦慮。
人的名,樹的影,盛名之下無虛士。
這些天來,一些雕塑家看似在鄙視鋼鐵巨人,但是私底下也沒少琢磨、研究。他們也承認,在鋼鐵巨人的構造上,陳大器的有所創新,不是形態的革新,而是技術上的突破。
畢竟巨大的鐵人,在海邊矗立,穩如泰山。絕對不是單純的以廢鐵堆積,就能夠樹立得起來。
其中有力學、構架學、支撐點,相互力,摩擦系數什么的,肯定有一定的考究。
這些都是學問,一般雕塑家,沒這個本事。
問題在于,陳大器可是白葉工作室的助手,相當于雕塑家身邊的小學徒,他都有這樣的實力,白葉的水平也可想而知。
現在白葉打算親自出馬,那么他拿出來的作品,應該不會簡單。
這些人只能希望,白葉在倉促之下,創造的作品不夠完美,還有一些瑕疵。
保佑,保佑……
在一些人的祈禱下,覆蓋的泥沙流光了,呈現在大眾眼前的卻是一口巨大的木箱。
或者說,應該是簡易的木架,以長長的竹木桿為支撐,交織合攏成了一個三角形大架子。
架上鋪了帆布,再層層堆積泥沙,化成了懸崖。
現在上層的泥水被激流沖開,然后又有一群工人冒出來,把泥沙層層鏟開、搬走。
巨大的棚架,才暴露在公眾眼前。
一片嘩然聲中,也有人眼尖,發現在帆布之下,似乎有朦朧的陰影存在。這意味著架子中,或許隱藏了什么東西。
單單看體積,里頭的東西,至少有三四米高吧。一兩層樓的高度,與海岸邊上的許多雕塑相近。
類似的體積,也讓看熱鬧的游客,流露出驚喜的神色。在他們看來,或許這一切,那是舉辦方刻意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