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賴關爺提攜。”
馬背上,關爺看著堡寨里百姓扶老攜幼相送,不由唏噓道,早年間他跟著老太爺出關殺韃子,也曾見過這等場面,而且十倍百倍于此,只是這些年卻是許久不曾見到了。
出了堡寨,人群方才散去,高進他們策馬而走,直到出了河口堡三座墩堡,到關墻腳下處方自停下。
杜鐵牛他們那些家丁,都是全身披掛,看著威風凜凜,實際上真打仗的時候,沒他們這般穿戴齊整趕路的,只有上陣時才如此。
從馬上下來,關爺自和高進告別,“小高,老漢我這幾日就在古北寨,你外面的事情辦妥當了,就來古北寨尋老漢。”
“關爺放心,高進曉得。”
什么時候回河口堡,不是高進說了算,而是要等杜文煥這位總兵大人何時大勝韃子,向關內報功,他才能帶著河口堡的那批官軍光明正大的回堡寨里去。
“行了,你們先走吧,咱們這邊一會兒自有人來接應。”
“關爺,還是等接應的人到了,我們再走不遲。”
高進自讓陳升等人四散戒備,雖說關墻太平,他這番舉動有些多此一舉,不過打老了仗的關爺卻頗為欣賞,杜鐵牛他們全身披掛,胯下戰馬不能持久,眼下只能當步卒使。
“杜百總,這回辛苦大家來為高某撐場面,這些銀錢還請杜百總回駱駝城后請兄弟們好好吃喝一頓,算是高某的心意。”
和關爺說過話后,高進走到杜鐵牛身邊,塞了袋銀錢過去,杜鐵牛入手一沉,原本還繃著的臉頓時笑了起來,這高二郎上道夠大方,這起碼得有小三十兩。
“高兄弟客氣了。”
杜鐵牛把銀錢揣進懷里,口中喊起了高兄弟,他們這些當家丁的,為將主出生入死,為的不就是錢嗎?
大明朝的邊鎮,將門蓄養家丁的風氣自開朝時就有,土木堡之變后,大明官軍精華盡喪,邊地將門養家丁抵御北虜更是蔚然成風。
到了后來,衛所官軍名存實亡,朝廷要用兵,反倒是以募兵為主,家丁便堂而皇之地成了營兵主力。最后連朝廷都弄了“在營家丁”的名目,甚至還撥下糧餉供養邊地將門家中的家丁,想讓這些只知將主不知朝廷的家丁能效忠朝廷。
只是像杜鐵牛這等心腹家丁,將帥們壓根不會上報名額,報官領餉,仍然由自己私養,至于上報朝廷的那些家丁私下也仍舊領他們的銀錢,真到打仗的時候,還是只知有將主,不知有朝廷。
這般風氣之下,這邊地將門的家丁們往往都貪財重利,杜鐵牛哪怕為人憨厚,也照樣把銀錢看得很重,高進出手闊綽,自然被他當成可以結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