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山谷地里,高家軍的士卒們都是下馬盤坐,互相間小聲交談著,對于接下來的大戰都頗為期待,尤其是王斗麾下的那些賊匪出身的嘍啰們最是興奮。
“俺早就想和韃子好好打一仗,他娘的,可算讓俺等到這機會了!”
這些嘍啰里,有不少曾是逃卒,他們能被王斗留在麾下,自不是那些沒卵子的慫包,大都是因為上官迫害而不得已落草為寇的。
“士氣可用。”
高進雖坐在最前面,但也能聽到后方傳來的竊竊私語聲,大明朝底下的士卒里倒不是沒有敢戰士,只要糧餉充足,大家都是愿意死戰的,所求的不過是個公道罷了,可偏偏三大征后,“朝野”厭戰,上自朝廷,下至軍將,越發不把軍戶們當人看。
延綏鎮治下號稱十六萬大軍,可是這里面吃空餉的不知凡幾,前后幾任總兵大兵出塞,真正能調動的兵力不過萬把人,要不是河套蒙古諸部衰頹,這萬把人還真不夠看的。
“二哥,我麾下這些騎卒里有好些曾是烽燧里的墩卒出身,武藝那是沒得說,難得的是品性都不算差……”
王斗興致高昂地說起來,他能闖出金錘太保的名頭,自然也是仰仗手下那些嘍啰敢戰能戰,才能橫行神木縣綠林道。
“哦,烽燧里出身的,可有軍官?”
對于王斗手下那些賊匪出身的部下,高進還真是不曾細問過情形,只是使人問了姓名籍貫做了軍冊罷了,如今得空正好問下。
高家軍如今骨架已立,可是高進還是覺得缺乏人才,雖說高家軍也和戚家軍、俞家軍一樣,教習士卒識字學文,但是優秀的軍官不是短時間里能培養出來的,哪怕是戚家軍當年雖然是以義烏兵為骨干,但是戚家軍的基層軍官是義烏那些豪族子弟和衛所里的精銳軍官撐起來的。
“這個倒是沒有,不過有幾個是軍官子弟,真要論本事,做個小旗綽綽有余。”
“這一仗打完,等回了大營,你把他們名字報上來。”
朔方部立了,眼下雖有十五個百戶,可是這十五個百戶里,最后高進是只打算留下一個千戶的兵力,剩下五個百戶不算正式建制的兵馬,而是類似預備役的補充,另外他要抽調批高家軍的基層軍官融入朔方軍里。
“是,二哥。”
王斗興沖沖地應下了,壓根不知道等打完這仗,他手下怕是要少掉好些個可用的人才。
“二哥,韃子進谷了。”
楊大眼策馬而來,聽到他的話,高進從地上起來,回頭看向身后兩百多兵卒道,“騎卒上馬,步兵向前。”
只剎那間,起身的高家軍士卒們便各自整隊,十八個小旗的步兵排成了三橫六縱的陣列,刀盾兵們手持人高的團牌,后排的殺手隊直接長槍架在盾牌上,只是片刻間便是盾山槍林,陣型嚴密得連只鳥都飛不過。
步兵列陣后,兩翼則是上馬的騎卒,高進則獨自領了隊重甲騎兵壓在步陣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