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與自己父母敘舊,這段時間里伊森就和古一在這廣闊的地下聊些魔法的話題。
對于伊森來說,這種閑聊有著很大的幫助,因為古一很多無意間提到的一些理論,就會給他帶來不少幫助。
古一畢竟是研究了很長時間魔法的大師,許多對于她來說已經有如吃飯喝水的本能,很可能就是伊森這種學習魔法時間還短的年輕法師苦思許久的難題。
可惜古一提到的很多知識,如今只能作為參考。
隨著伊森的實力越來越強,他自身修煉的方式與卡瑪泰姬的法師修煉的體系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差異,能夠直接拿過來用的經驗也就越來越少,很多內容只能用來借鑒以及開闊眼界。
“你選擇的這條道路雖然走起來很艱辛,可要是能夠堅持走下去的話,最終的成就近乎沒有盡頭。”
伊森并沒有刻意隱瞞自己走的道路:專注精神力修煉,然后以自身精神力為核心凝聚醞釀出完全屬于自身的魔力。魔力慢慢從泉眼變成水泊,進而擴大到小溪、河流湖泊最終化作一片魔力海洋。
除了魔力完全由自身醞釀誕生,不會出現任何副作用、使用方便只需要動動念頭就可以之外,古一也敏銳的察覺到魔力海洋并非是終點。
等到魔力累積到足夠程度后,用龐大的魔力制造一次大爆炸?讓自己的精神力世界像是宇宙大爆炸那樣無限的延伸演化?
也或者將海洋擴大成星球的程度,然后再凝聚新的魔力星球,最終的目標就是由無數魔力星球形成的星系。
“我不可能選擇第一種。”
第一種看起來很美好,實力會一步到位增長到很高的層次,那片精神力大地直接變成精神力宇宙,然后因為爆炸幾乎融入到整個宇宙各處的魔力,也會慢慢變化成各種各樣的存在,豐富這個宇宙的構成的同時,也會給伊森提供更多更豐富多樣的魔力。
相當于伊森自身就擁有了一個宇宙空間的魔力,而且還是源源不斷不斷再生以及增長的那種。
可是這種方法太激烈了,宇宙大爆炸這種純粹理論上的學說,他可不敢隨便應用在自己的身上。
他覺得真要在自己的精神力世界玩大爆炸,最終不會炸出一個宇宙,把自己炸的魂飛魄散還差不多。
所以他幾乎必然會選擇更加穩妥的第二條路:先累積魔力到一定程度,然后慢慢讓魔力海洋變成一片充滿了魔力的行星,再努力將這個行星變成恒星,再慢慢構筑新的行星,弄出一個類似太陽系一個恒星與幾個行星的構成。
然后再一點點增加‘恒星’的數量,直到形成一個龐大的星系。
他估摸著,自己的精神力世界能夠達到行星級的時候,就可以和滅霸一戰了。
如果自身那個魔力行星達到恒星的程度,應該可以穩壓擁有無限手套的滅霸。
要是更進一步,打造出類似太陽系這種一個恒星加上幾個行星的構成,他自信可以輕松打敗擁有了風暴毀滅者的托爾。
那個時候的話,自己起碼也是巔峰奧丁級的實力。
不過這些都是伊森大致估計的,實際情況肯定會存在偏差。也許自己只需要將魔力星球修煉到恒星程度,就可以達到奧丁的程度了。
畢竟他無法確定那個程度的自己究竟是什么實力,也不知道奧丁的戰斗力達到什么級別。
更遙遠的由無數恒星組成的類似銀河系這種星系的程度,他暫時沒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