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攻擊,歐根親王號幾乎打光了一半導彈儲備,畢竟歐根親王號不是一艘以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戰艦,船內并沒有預留太多的空間來儲存更多的導彈。
同時對付這種有防護罩的戰艦,每艘戰艦至少也要送上兩枚甚至三四枚導彈才能將其擊沉。
這一輪攻擊,滅掉了對面十多艘戰艦,還將剩下戰艦的防護罩給給轟破,這個成果讓伊森很滿意。
“開始進行炮擊。”
戰艦炮戰,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個時代的演變。
風帆時代的炮戰除了兩支艦隊擺成戰列線進行對轟之外,單艘戰艦之間的對決,偶爾會為了保證命中率而拉近距離進行對轟。
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戰艦交戰的距離漸漸拉大,很快就出現了目視距離的極限距離進行炮戰的打法。
經過再次的技術變革,海戰進入到了超視距作戰時代,同時海戰的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后戰艦炮戰慢慢退出了主流舞臺。
但是在這片海域上,海戰的模式還停留在戰艦炮戰對轟的階段,同時也沒有發展出超視距炮擊的戰爭模式。
歐根親王號在遠處游弋著,調整著航行的方向,由托尼-斯塔克親自設計的現代化炮塔驅動裝置,保證了歐根親王號的主炮可以非常迅速的調整炮口,幾乎就在歐根親王號調整方向的同時,炮口也已經對準了對面的艦隊,并且在幾秒之后就進行了第一次攻擊。
這是歐根親王號的主炮第一次發出怒吼,因為是純粹的能量攻擊,開炮的時候沒有硝煙和震耳欲聾的開炮聲,似乎顯得有點沒氣勢。
可是當能量彈跨越超長的距離,穩穩的命中對面其中一艘戰艦,將那艘沒有了防護罩的戰艦轟成了一團海上飄著的火炬的時候,那些細節的事情就可以完全忽略掉了。
相比起歐根親王號一炮就打中了目標,對面經過了一陣混亂,從新調整好了陣型的艦隊,第一次攻擊偏的有點遠。
“看來對面的戰艦的技術水平,是很符合其對應的時代。”
這段時間,歐根親王的智能系統一直根據探測到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大體上得出了結論,對面的這些艦隊的戰艦,技術水平大體處于無畏艦時期的水平。
以地球上的海軍戰艦進行橫向對比,這個時期的戰艦的交戰距離還處于目視距離之內,也許魔石大炮的有效射程更遠,但是觀測以及瞄準系統等等問題,限制了他們從更遠的位置發動攻擊的可能。
而且公會雖然偷偷摸摸的造出了更先進的戰艦,但是他們缺少足夠強悍的敵人,使得他們沒有辦法摸索出正確的戰法以及正確的技術研究方向。
所以對面這支艦隊還是在用‘老套路’來進行海戰:艦隊排成戰列線,依仗更多的主炮數量來提升命中的概率。
對于這種情況,伊森當然是樂意見到的,他只需要讓希爾控制著歐根親王號,在對方的射程之外游弋,然后一艘一艘的慢慢磨死對方就好。
對面的艦隊聚在一起,反而增加了歐根親王號擊中對方的概率,至于想分散開然后將歐根親王號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