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說什么,沒有了周樂的愛德華,差點看睡著,這不是一個系列電影該有的氣度,別拍第三部了。”
最狠,最具有殺傷力的評論,永遠都不會是完全否定和謾罵,而是這種看似輕描淡寫的失望,當這失望成為多數現象的時候,由不得你去不審視一下,到底這件事該不該繼續下去,是否在制作的過程中犯了巨大的錯誤。
上映第二天的票房,直接滑落至600萬,到第三天,絕望的數字出現了,120萬。
大批量的評論都減少了,沒什么可說的,樂迷粉絲是在替周樂站場助威,如果沒有他們的評論,那這部片子真的是石沉大海的架勢,很多影評人都給出了毫無特點不值得觀看的評價,評分也是一路走低,沒有上映的國家也接連失去了談判的資本,變成了作品投放過去,所有條件任由人家開,分成比例很低很低,如同很多撲街電影一樣,想著的是能賺一分就賺一分。
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演員,只是劇情做了變化,怎么會有這樣大的落差?整個制作的精良程度,比起第一部只會更好,結果如此,不想說是周樂的原因也不行了。
周樂對此沒有發表任何言論,被采訪的時候也是直接拒絕談論這部電影的話題,連很官方的一些話都不說。
1200萬的片酬香不香?當然香,他作為演員拿了這么高額的片酬,不該說的話不說是底線,不作死就不會死,任何一部影視劇,男女主角的價值本身就是作品成功之后不可估量的財富值,別說是他周樂,貿貿然更換主角的下場,似乎就沒有好的。
幾天之后,《暮光之城新月》就沒了動靜,票房落到每天百八十萬,撐下去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這部片可以說賠光了第一部賺到的錢還搭進去不少,第一部攢下的觀眾也隨之失去。
對這一部內容,周樂覺得還是不錯的,探討的東西也值得深入品味一下,奈何當它失去了觀眾坐下來耐心觀看的東西之后,你做再多的內容,也不過是大家覺得冗長的空話。
所有的演員都成為了這部片子失敗的陪葬,第三部的計劃直接夭折,投資方對這系列電影徹底失去信心,制作方死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過失,賠了大錢的產品最終的結局就是與眾多好萊塢失敗作品一樣,沉入垃圾場,再不會有人提起它。
這是個現實的社會,你的價值決定了你的地位。
《暮光之城新月》在樂迷粉絲前期營造的氛圍下,作品本身大家覺得缺了周樂確實也不夠精彩,輿論的瘋狂報導下放大了這些問題,使得這部片子還值得稱道的地方也被掩蓋,最終慘遭滑鐵盧。
它失敗了,暑期檔不會再給它任何的空間,隨之而來的《速度8》成為了暑期檔大戲的主演,放出的預告片里,給了周樂一定的時間,他和強森在監獄內的打斗,為了尊重他的人氣,在預告片內,還給了他十幾秒鐘飛機內戰斗的畫面,在整個預告片內,他所擁有的地位是僅次于范迪塞爾,與強森共同形成了男二號的位置,戲份不一定很多,但價值足夠。
《哪吒之魔童降世》完成了在北美的上映,最終拿到了6300萬的票房成績,這數據也值得公司再為它開一次慶功會,也為它敲開了其它國家的市場,甭管文化能不能接受,甭管能不能看得懂,至少在我們國家的華人會走進電影院支持一下這部具有顛覆意義的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