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導演,都是人中龍鳳,在藝術創造和藝術造詣方面,內心都有高人一等我為峰的自信和驕傲,真要在一起討論,他們之前的想法是能夠接受大家善意的邊緣化討論,對細節之處進行一些渲染和進化,這種程度是可以的,可如果是自己的整體劇本和故事,有人指指點點,哪怕表面上虛心接受,內心也是無法接受的,這等于是對他藝術造詣的質疑。
周樂雖說是年輕導演,資歷很低,但人家現在的職務是總導演,且之前執導或是作為編劇的幾部作品,都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一部喜劇,捧紅了在小品話劇產業鏈里的麻花團隊,一部《太陽的后裔》重新定義了新時代的偶像劇。
文導演是很知道一夜爆紅的那種感受,他也是類似的導演,他能夠感同身受這種感覺,若是讓他做到周樂的位置做他一樣的事情,他自問很難做得到。
等于是將自己要拍攝的故事,直接拿出來,沒有形成劇本之前,讓大家給提出建議,任何形式的建議都接受,只要你能說得通我,那沒問題,我虛心接受。
這態度拿出來之后,所有人也就都平衡了,換成自己做得到嗎?
做不到。
那就別再端著了。
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周樂的故事核心,對于他這個故事,大家是認可的,但作為以小見大的主題,對于那場災難級別的地震,又有怎樣的渲染呢?
如果力量不夠,那在獻禮的影片中,大家選定的都是大的普天同慶級別的慶祝事件,你來一個眾志成城對抗災難,固然也是正能量,但是否會破壞整個主題的硬核呢?
這個意見很中肯,周樂也想到了,他也看了上面給出的命題,譬如什么宇航員返航,可他總覺得那樣的題材弄出來的故事,縱然你能以小見大,也會弄得很玄乎,太藝術,不太能夠得到普通觀眾的認可,觀眾們看的是一部情懷電影,這幾天薛曉路導演提出的思路大家都很認可,她也談了談自己的想法,她要拍香江回歸,想到的就是還原歷史事件過程中,以時間延伸到鐘表,以鐘表再延伸回時間,香江百年滄桑,回歸祖國懷抱。
可以說她的想法很簡單,故事的節奏也會很簡單,二十分鐘的劇情,她擁有更多的施展空間,抓住的主題也比較明確,普通觀眾看得懂,甚至她連配樂都想好了,就要東方之珠,刷的就是情懷,這電影要的也是情懷,雖說最后可能藝術造就低一些,但這本身也不是電影的核心命題。
要喜聞樂見,要讓大家看得懂的同時得到相應的感動,能夠產生一些回憶,能夠加深一些民族自豪感。
回程的飛機上,鑒于網絡的問題,周樂選擇了跟大家文字和簡單的語音交流,還是在交流討論這個問題。
剛開始,張一百導演就搶先說道:“我這邊找到靈感了,還是從周樂那里來的。”
他選擇的是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大命題故事,之前也在跟團隊討論,當大家提到周樂的故事背景是災難而不是進步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