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發展到何種地步,影城初始存在的價值都是不容破壞和抵抗的根基。
電腦特效大行其道,隨隨便便在棚內無實物拍攝都可以弄出來宇宙大戰的畫面,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特效,都無法真正完全代替實景畫面的一種存在感。
華夏將影城徹底做大,做成一個全世界范圍內最全面的拍攝基地,初期承擔的壓力很大,也一度遭受過特效流派的嘲諷,都已經可以在棚內拍攝了,你們為什么非要實景搭建那么多的場景,為一部戲不值得,你想要一景多用也很難,那豈不是你華夏即便有無限大的區域,慢慢也會被各類為影視劇拍攝所建造的建筑填滿?
填滿不要緊,你華夏肯砸入多少錢補貼?任何一部電影,都沒有資本去建造劇中劇情所需的場景,拍了一次廢掉,值得嗎?
以旅游作為切入點支撐影城的發展,是第一條路。
如今的居住體驗,成為了影城未來的第二條路,也徹底將影城需要集中在一個區域建造的弊端給清除掉。
有人提議,我們可以東北搞一個,西南搞一個,那樣地域特色不是更明顯嗎?一個管理模式,交給地方不就好了。
當時有人贊成這樣的提議,周樂作為親身體驗者,他是堅決反對者,可以不再完全集中建造擴大影城,如果遇到一些小城市,是可以繞過去,但整體的距離不應該超過三十分鐘的車程,要讓整體的集群優勢發揮到最大,要讓影城的管理機構始終處于垂直管理,擴大部門,增加人手都可以,一旦交給地方,那影城一直堅持并且得到游客認可的東西,很可能就守不住了。
為什么選擇在燕京周圍建造這個影城?
明知道這里未來肯定是地域狹窄,寸土寸金,向北廣闊的草原,擁有更多發展空間,為何要距離燕京這么近?
要的就是這近,要的就是一切都在眼皮底下,要的就是讓那些想要破壞規則為己謀利的人不敢伸手。
第二條路得到了認可之后,影城就成為了一塊絕對意義上的香餑餑,管委會的級別也是在不斷的提高,這個時候放在眼皮底下的好處出來了,什么東西都能夠被燕京一眼看到,一直以來影城秉承的東西都沒有放松分毫,反而更加的嚴謹。
食品質量,游玩監管,衛生環境……
哪怕是曾經周樂生活居住的城邊村,如今也在慢慢的進行整體規劃,整個影城,不僅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還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同時它也成為了整個華夏范圍內,唯一一個被九成以上游客認可為平價的旅游區。
這一點,給國內游客提供了便利,也讓到華夏旅游的外國游客紛紛點贊。而造成沒有滿分評價的原因,多多少少也跟影城的根基有關。
整個影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向著模范景區的方向靠,唯有攝制組算是這里的‘特權階層’,拍攝封路,在影城里是常有的事情,且每一個游客購買參觀門票的時候,也都會跟住戶一樣簽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