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收尾的畫面,小隊鉆入邊境線外的叢林,而在這邊,負責將他們補給箱帶走的戰士,抬頭挺胸,莊嚴的軍禮,這一秒,周樂將鏡頭推到了他們身上具有著華夏軍人標識的地方,光線也找了最恰當的時候,帶著一點光線渙散開的刺眼,卻又讓每一個觀眾通過鏡頭都可以清晰看到這畫面。
一個電影場景的呈現,在銀幕前能夠感動觀眾,它是成功的。
如果它能夠在拍攝現場去感動所有人,那這份情感的傳遞,將會深深烙印到每一個人的心里。
當廚師的很難說菜好吃,拍電影的想要被一個場景感動,很難很難,因為明知道是假的,從布景到拍攝每一步都親眼見到,很難有突如其來那種感動。
周樂帶著余南、武京、吳艷祖、張進、寶強、吳越、小龍,組成的小隊,在這場戲內,拍出了實打實的感覺,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場戲或者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周樂讓吳艷祖多做了多少功課,讓他去真正明白什么是軍人,什么是華夏軍人,從開拍前的準備階段開始,吳艷祖就被要求與一名軍人同吃同住,沒有特權,沒有單間,甚至連兩人間內都是上下鋪,吳艷祖住在下鋪,而他上鋪的戰士則是以一名班長的身份照顧這個特殊的新兵。
從影城到西南,再到各個拍攝地點,一直到整部戲拍完,吳艷祖都與這名同時擔任拍攝軍事問題顧問的戰士,同吃同住。
最開始,吳艷祖是努力讓自己適應,努力接受,努力學習,當他慢慢習慣并且與‘班長’熟悉之后,不需要任何的思想教育,單是對方一家幾代當兵做貢獻的故事,就足以讓吳艷祖深刻的了解到什么是祖國什么是軍人,同時也讓他理解并且擁有了祖國榮譽感。
拍攝的時候,在周樂的身上學到了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員態度。
拍攝之外,跟著班長,幾個月的時間,給他這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人,身上心中都烙印上祖國的概念。吳艷祖也學會了一首歌,班長教給他的,很喜歡。
《說句心里話》。
“誰保衛咱媽媽誰來保護她!”
“誰保衛咱祖國誰來保衛家!”
輪到吳艷祖飾演的角色出彩戲份到來時,這張帥氣的臉頰上、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已經擁有讓所有人都豎起大拇指的感覺,而這個設定從小跟著父親四處游歷學習武術、后在父親要求下回國參軍入伍的角色,也擁有了劇中突然間讓人印象深刻的定位,他說話的腔調和一些細微的習慣也無需更改,小隊的突擊手,地形學的專家,近身格斗是揉入了多種風格的武術。
簡單的隊友之間談話,透露出這個角色在國外生活過。
戰斗過程中,吳艷祖的角色負責小隊在陌生環境的長途奔襲,近身格斗他是‘殺傷力’最低的一個,總是以擊倒為目的,被隊友們要求在特殊環境作戰時,禁止近身,一切用武器解決問題。
角色的特點,給武術這個定位呈現出的延伸,吳艷祖帥氣的外表,更上一層樓的演技,使得這個角色盡管戲份不多,但在拍攝過程中,大家就知道,只要這個角色的主要戲份不被剪,肯定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一個角色,周樂都為他們量身訂制了一整套的配套劇情,沒有一個是路人甲,或許戲份不會給你很多,但是角色最終到底是亮點還是路人甲,演員決定它最終的命運。
面對所有演員,周樂都是一樣的話語,包括程龍四老。
“我不會承諾任何人你有多少戲份,我給你兜底就一句話,戲份都不多,演得好演得不好,在你們自己,我手中的‘剪刀’,在最后只會剪掉不夠好的。”